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46,分8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大马
大正
司令
大学士
州同
宫监
官衔
宣抚使
尚食
同判
巡抚
乡士
赞治
泉府
巡官
《漢語大詞典》:大马(大馬)
官名。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 陆德明 释文:“大马,司马也。” 成玄英 疏:“大马,官号, 楚 之大司马也。”
分類:官名
《國語辭典》:大正  拼音:dà zhèng
1.中正。《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
2.日本嘉仁天皇的年号(西元1912~1926)。为日本第一百二十三代天皇,明治天皇第三子,在位十四年。
《國語辭典》:司令  拼音:sī lìng
1.指挥所属军队,并发号施令的高阶将领。如宪兵司令、卫戍司令。也称为「司令官」。
2.职官名。元朝盐场每场设司令一员,职司类似明清时的盐课司大使。
《國語辭典》:大学士(大學士)  拼音:dà xué shì
职官名。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宋沿袭之,昭文馆、集贤殿置之。明代专设之,为宰辅之官,职务为批答奏章,整理政务。清沿之,为文臣中职位最高者。
《國語辭典》:州同  拼音:zhōu tóng
职官名。清制,知州佐吏,为从六品官。掌理粮务、水利、防海、管河等职。
《漢語大詞典》:宫监(宫監)
(1).即太监。 唐 王建 《宫词》之八六:“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前汉书平话》卷中:“太后转身,起令宫监,暗将到鴆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明熹宗:“有老宫监言, 明 熹宗 在宫中,好手製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史料》:“宫监一概遣散,自谋生计。”
(2).犹宫禁。旧唐书·刘文静传:“ 晋阳 之地,士马精强,宫监之中,府库盈积。”新唐书·刘文静传:“ 文静 与 寂 作符敕,发宫监库物佐军兴。”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祠署并宫监,羊房暨酒库。”
(3).官名。 隋 唐 时离宫设有宫监、副监。新唐书·高祖纪:“ 高祖 留守 太原 ,领 晋阳 宫监,而所善客 裴寂 为副监。”
《國語辭典》:官衔(官銜)  拼音:guān xián
官吏的头衔。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官衔》:「官衔之官,盖兴近代,当是选曹补受,须存资历,闻奏之时,先具旧官名品于前,次书拟官于后,使新旧相衔不断,故曰官衔,亦曰头衔。」《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太夫人墓志,就要借汤公的官衔名字。」
《漢語大詞典》:宣抚使(宣撫使)
官名。 唐德宗 后,派朝官巡视经过战乱及受灾的地区,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 宋 代宣抚使为镇抚一方之军政长官,职位高于安抚使。 元 于西南地区设宣抚司,参用土官,处理地方军政大事。 明 清 宣抚使皆土官世袭之职。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续文献通考·职官十
《漢語大詞典》:尚食
(1).官名。掌帝王膳食。 秦 始置。 东汉 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 北齐 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 隋 改为奉御。 唐 宋 因之,属殿中省。 金 元 尚食局属宣徽院。 明 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后用以指御膳。金史·海陵纪:“ 海陵 在位十餘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却尚食进鹅以示俭,及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 清 周容 《芋老人传》:“今者堂有鍊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2).指司尚食之事。
《漢語大詞典》:同判
官名。 宋 天圣 初改通判为同判。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避讳:“本朝 章献太后 父讳 通 ,尝改通直郎为同直郎, 通州 为 崇州 ,通判为同判。” 陈垣 《史讳举例》卷五:“同判者,通判也。 天圣 初, 章献刘太后 临朝,避其父讳,凡官名地名通字皆易之,后崩即復旧。”
《國語辭典》:巡抚(巡撫)  拼音:xún fǔ
1.巡视安抚。汉。班固〈窦将军北征颂〉:「亲率戎士,巡抚疆域。」《晋书。卷四十六。刘颂传》:「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
2.职官名。明代始设,职责为代天子巡视天下。至清朝则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民政等。
《漢語大詞典》:乡士(鄉士)
(1).周礼官名。执掌本乡兼掌国中的狱讼。周礼·秋官·乡士:“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 郑玄 注:“言掌国中,此主国中狱也。六乡之狱在国中。”
(2).犹乡绅。 唐 元稹 《月三十韵》:“司存委乡士,新拜出郊畿。”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中:“ 煇 在 上饶 ,於乡士 余公 座上,因论诗。”
(3).古代赐给耆老的爵号名。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里士乡士:“ 洪武 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詔赐耆老粟帛…… 应天 凤阳 民八十以上,天下民九十以上赐爵乡士,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役,冠带服色别议颁行,正官岁一存问。”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六:“日惧羣黎之未安,为田里树畜以养之,学校以教之,使率由於日用孝弟之中,秀良特出者,则有乡士遂士之荐,干旄爵秩之荣,遂以为君相之爱之如是其至也。”
《漢語大詞典》:赞治(贊治)
(1).谓负责文书的草拟工作。周礼·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 郑玄 注:“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 贾公彦 疏:“起文书草,乃后判决,是为赞治之法,故称赞治也。”
(2).协助治理。 宋 洪适 《代人起居太母回銮表》:“彤史扬休,久嬪京而赞治;赤光协吉,遂毓圣以开祥。”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况有 周 田 二卿赞治,卿其勉之,以副国念。”
(3).官名。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北齐书·陈元康传:“ 大业 初,卒於 彭城郡 赞治。”隋书·裴蕴传:“由是渐见亲委,拜京兆赞治,发擿纤毫,吏民慑惮。”通典·职官十五:“ 开皇 三年,改治中为司马。 煬帝 又改司马及长史,併置赞治一人,寻又改赞治为郡丞。”
《漢語大詞典》:泉府
(1).官名。在周礼为司徒的属官,掌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等。周礼·地官·泉府:“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者。”《汉书·食货志下》:“ 周 有泉府之官。” 颜师古 注:“司徒之属官也。” 明 高攀龙 《今日第一要务疏》:“臣观古今善理财者,无如 周公 。而《周官》所立泉府,谓之曰:‘泉者,欲其如泉之流而不滞也。’”
(2).指储备钱财的府库。魏书·高谦之传:“是以古之帝王,乘天地之饶,御海内之富,莫不腐红粟于太仓,藏朽贯于泉府。”
《國語辭典》:巡官  拼音:xún guān
1.警察官职称之一。职务等阶列警佐三阶至警佐一阶,佩带一线四星。通常配置于警察分局办理勤、业务或担任规模较大派出所的主管。
2.职官名。唐宋时为节度、观察诸史的僚属,位居判官、推官之次。《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温庭筠传》:「徐商镇襄阳,往依之,署为巡官。」
3.占卜星相的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今此人谓卜相之士为巡官。」《宋元戏文辑佚。风流王焕贺怜怜》:「自从共伊分散,无日不凝著泪眼。问巡官买卜求方便,无由再得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