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昭配
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方平父》:“比缘昭配,许以侍祠。”
《漢語大詞典》:设重(設重)
设置重屋。指建宗庙。隋书·礼仪志三:“就庐非东阶之位,凶门岂设重之礼?”按,《明堂议》:“依《黄图》所载, 汉 之宗庙,皆为重屋,此去古犹近,遗法尚在。”参见“ 復庙 ”。
分類:重屋宗庙
《漢語大詞典》:复庙(複廟)
古代称采用双层屋椽、双层屋笮等结构来建造的宗庙为复庙。復,通“ 复 ”。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復庙,重屋也。”《后汉书·祭祀志中》“明堂”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东京赋》:“復庙重屋,八达九房。”《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凡复屋,栋、笮等皆於一层屋之上重絫合并为之,重屋则上下两层屋各自为栋、笮等,不相合并,二制迥异,古明堂宗庙盖皆有重屋……《明堂位》之復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故文选·张衡〈东京赋〉云‘复庙重屋’即用《明堂位》文,而以重檐为重屋。 薛综 注云:‘重屋,重栋也。’ 桓谭 新论亦云:‘商加重檐四阿。’明此经重屋,当彼重檐矣, 郑 《明堂位》注释‘復庙’为‘重屋’者,盖仍指复笮言之。”参见“ 復格 ”。
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庙堂。 汉 张衡 《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薛综 注:“复庙,重覆也。重屋,重栋也。” 李善 注:“《礼记》曰:‘复庙、重檐、达乡,谓天子庙饰也。’”《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明堂位》言复庙重檐为天子庙制……复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参见“ 复屋 ”。
《国语辞典》:太常寺  拼音:tài cháng sì
古代掌管宗庙祭祀的机构。北齐始以太常寺为太常机构之称,隋、唐以后因之,为卿寺之一。
《國語辭典》:鬼薪  拼音:guǐ xīn
秦汉时,强制男性罪犯服劳役的刑罚。劳动范围广泛,包括从事土木工程或制作器物等。在劳役刑罚等级上次于城旦。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有为故秦人出、削籍,上造以上为鬼薪,公士以下刑为城旦。」
《漢語大詞典》:前廊
古代帝王宗庙坐北朝南,庙内北为神室,置已故帝王神主;其前之通廊即前廊。遇享日或移诸神主于前廊,依辈次序列,按制祭祀。金史·礼志三:“享日并出神主前廊,序列昭穆。”古以宗庙指代国家或朝廷,故亦称在朝任要职者为“前廊”。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宋 时, 潭州 易彦章 祓 者,以优等为前廊,久不归,其妻作《一翦梅》词寄之云:‘染泪脩书寄 彦章 ,贪却前廊,忘却回廊。功名成遂不还乡,石做心肠,铁做心肠。’”
《漢語大詞典》:金室
(1). 夏 代宗庙西南之室。《周礼·考工记·匠人》“ 夏后氏 世室” 汉 郑玄 注:“堂上为五室,象五行也……金室於西南。”
(2).精美的宫室。晋书·挚虞传:“故作《思游赋》。其辞曰:‘……讯硕老於金室兮,采旧闻於前修。’” 唐 王绩 《游北山赋》:“游八洞之金室,坐三清之玉宫。” 宋 秦观 《刘公干》诗:“弱岁颇徊徨,飘零低金室。君王事遨宴,下马列琴瑟。”
《國語辭典》:宗器  拼音:zōng qì
1.宗庙内的祭器。《国语。晋语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礼记。中庸》:「陈其宗器,设其裳衣。」
2.行礼乐时的用器,如钟磬之属。《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寡君尽其土实,重之以宗器。」
分類:宗庙祭器
《漢語大詞典》:岩庙(巖廟)
高大的宗庙。借指朝廷。 唐 白居易 《祭崔相公文》:“惟公德望事业,识度操履,为时而生,作国之纪,巖庙匡辅,藩部政治,父母黎元,股肱天子。”庙,一本作“ 廊 ”。新唐书·裴度传:“若立巖庙,委参决,必使戎虏畏威, 幽 镇 自臣。”
《國語辭典》:斋会(齋會)  拼音:zhāi huì
指法会。
《漢語大詞典》:礿祭
古代宗庙时祭名。在 夏 商 时为春祭,在 周 代则为夏祭。 汉 王充 论衡·祀义:“ 紂 杀牛祭,不致其礼; 文王 礿祭,竭尽其敬。”后汉书·明帝纪:“太常其以礿祭之日,陈鼎於庙,以备器用。”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肃明祀以礿祭,几皇道以辅真。”
分類:宗庙时祭
《漢語大詞典》:配极(配極)
配享于宗庙。 唐 李峤 《皇帝上礼抚事述怀》诗:“配极辉光远,承天顾託隆。”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配极玄都閟,凭虚禁御长。” 仇兆鳌 注:“史记: 始皇 为极庙,象天极。《索隐》曰:为宫庙象天极,故曰极庙。”
分類:配享宗庙
《漢語大詞典》:脤膰
古代祭社稷和宗庙用的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 郑玄 注:“脤膰,社稷宗庙之肉,以赐同姓之国,同福禄也。” 贾公彦 疏:“分而言之,则脤是社稷之肉,膰是宗庙之肉……而《公羊》《穀梁》皆云:生居俎上曰脤,熟居俎上曰膰,非 郑 义耳。”
《漢語大詞典》:赐胙(賜胙)
谓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把祭肉分给群臣。语本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武 ,使 孔 赐伯舅胙。’” 汉 班固 《两都赋》:“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新唐书·礼乐志二:“上下诸祝各进,跪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赐胙。’” 宋 梅尧臣 《次韵景彝祀高禖书事》:“君门赐胙予何有?不似矜夸凤沼傍。”
《漢語大詞典》:春荐(春薦)
春季以果物祭献宗庙。《礼记·王制》:“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 唐 王维 《敕赐百官樱桃》诗:“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元 张昱 《辇下曲》:“寝庙岁行春荐礼,有加鉶豆杂鲜腒。”
《漢語大詞典》:夏室
夏 朝世室之省称。 夏 称宗庙为世室。《北史·宇文恺传》:“三王之世, 夏 最为古,从质尚文,理应渐就宽大,何因 夏 室乃大 殷 堂?相形为论,理恐不尔。”
夏天的居室。《楚辞·招魂》:“冬有穾夏,夏室寒些。”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颸。”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冬闺温煦,夏室含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