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傻孩子  拼音:shǎ hái zi
一种对晚辈表示疼惜的称呼。如:「傻孩子!他既然这么无情,就忘了他吧!」《红楼梦》第五七回:「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
《高级汉语词典》:孩子的房儿
衣胞
《高级汉语词典》:孩子跟妇女
孩子与妇女
《漢語大詞典》:孩子话(孩子話)
孩子所说的话。谓天真幼稚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安老爷 听了,笑了一笑,説道:‘孩子话!’”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不出来,现在我怎么能带你出去?--你这不是孩子话么?”
《漢語大詞典》:孩子们(孩子們)
(1).指两个以上的孩子。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原来 安老爷 喝酒不大吃菜……因此点心不过用了些, 褚大娘子 便叫人端去让姨奶奶吃完,散给那些孩子们了。”
(2).孩儿们。 清 李渔 《凰求凤·报警》:“分付孩子们,但有报边疆大事的,就着他进来。”参见“ 孩儿们 ”。
分類:孩子
《國語辭典》:孩儿们(孩兒們)  拼音:hái ér men
旧时小说或戏曲中对手下喽啰的称呼。《水浒传》第五七回:「鲁、杨二头领引了孩儿们先来与呼延灼交战,两个厮并了他一日。」
《國語辭典》:孩子气(孩子氣)  拼音:hái zi qì
1.小孩的脾气或性格。通常有顽皮或任性的意味。如:「别孩子气了!乖!快把衣服穿上。」也作「孩气」。
2.成年人未脱稚气,行为表现不成熟。《红楼梦》第八二回:「你方才节旨讲得倒清楚,只是句子里有些孩子气。」也作「孩气」。
《國語辭典》:孩子头(孩子頭)  拼音:hái zi tóu
1.在一群孩子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孩子。如:「他生性活泼,善于领导,从小就是孩子头。」
2.喜欢跟孩子玩在一起的大人。如:「他原就是个孩子头,带小孩、哄小孩最拿手。」
《國語辭典》:孩子王  拼音:hái zi wáng
擅于领导、哄带孩子的人。如:「他是个孩子王,难怪小孩喜欢黏著他。」
《漢語大詞典》:乖孩子
受喜爱的小孩。例如:替我拿进去,像个乖孩子。
分類:喜爱小孩
《漢語大詞典》:害孩子
害喜。 明 冯惟敏 《僧尼共犯》第二折:“但闻着荤酒气儿,就头疼恶心,恰如害孩子的一般。”参见“ 害喜 ”。
《國語辭典》:害喜  拼音:hài xǐ
妇女怀孕初期有恶心、呕吐、饮食习惯异于平常等现象。也称为「害口」。
《漢語大詞典》:家生孩子
见“ 家生孩儿 ”。
《國語辭典》:家生孩儿(家生孩兒)  拼音:jiā shēng hái ér
奴婢所生之子。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我道你是家生孩儿,一定不要。」
《國語辭典》:毛孩子  拼音:máo hái zi
无知、不懂事的小孩子。如:「你这个毛孩子,懂什么事啊!」
《國語辭典》:弱小  拼音:ruò xiǎo
1.力量薄弱。《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太史公曰:「燕(北)〔外〕迫蛮貊,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閒,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
2.小孩、幼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匈奴颇杀人民,驱妇女弱小且千人去。」
《國語辭典》:遗腹子(遺腹子)  拼音:yí fù zǐ
丈夫亡故后所出生的子女。《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当户有遗腹子,名陵。」《汉书。卷七。昭帝纪》:「后宫有遗腹子煖,相、内史不奏言,上闻而怜之,立煖为泗水王。」
《國語辭典》:崽子  拼音:zǎi zǐ
1.年幼的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注》:「菱藕至若娈婉丱童及弱年崽子。」
2.幼小的动物。《红楼梦》第四三回:「方才你送来的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
3.骂人的话。指小畜生。如:「兔崽子」、「猴崽子」。《红楼梦。第五八回〉:「这一点猴崽子,挑么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也称为「毛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