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沈可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4—1796 【介绍】: 清浙江海盐人,字师衡,号半桐,晚号竹林村学究。喜考證经籍古金石刻。工诗古文,尤擅长隶书,为时所称。有《唐隶辨》。
《國語辭典》:学究(學究)  拼音:xué jiù
1.本为唐宋时考试的科目之一。《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后用以泛称读书人。《刘知远诸宫调。第一》:「知远便从引至庄上,请王学究写文契了必。」《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高年学究,忽然及第连科。」
2.旧称私塾中的教书先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辨證类。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作猢狲王。』」
3.讽刺迂腐浅陋而不通世故的读书人。
《國語辭典》:村学究(村學究)  拼音:cūn xué jiù
1.在乡间私塾中任教的老师。
2.用以讥刺学识浅陋的读书人。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双秀才你是个豫章城落了第的村学究。」
《國語辭典》:老学究(老學究)  拼音:lǎo xué jiū
称年老的教书先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请著一个老学究,叫做陈德甫,在家里处馆。」《型世言》第一三回:「夏学道:『先生做了一生老学究,真是一穷彻骨,亏了师母这等断送,也是女中丈夫。』」后用以讥讽迂腐浅陋而不通世故的读书人。清。钱谦益〈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公行状〉:「公正色曰:『御史所云,是老学究书本话头,望皇上为尧舜心,实无他。』」
《漢語大詞典》:同学究(同學究)
即同学究出身。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至 景德 二年三月丁巳,因赐 李迪 等进士第,赐特奏名:五举以上本科六十四人,‘三传’十八人,同学究二十二人,‘三礼’四十四人。”详“ 同学究出身 ”。
分類:出身
《漢語大詞典》:同学究出身(同學究出身)
唐 宋 科举均有学究科。 宋 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 宋 曾巩 《秘书少监陈公神道碑铭》:“子五人,曰 儼 ,尚书比部员外郎……曰 伟 ,同学究出身。”宋史·太祖纪三:“辛卯,赐布衣 王泽方 同学究出身。”宋史·选举志二:“是秋,四方士集行在,帝亲策于 集英殿 ,第为五等,赐正奏名 李易 以下四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学究出身、同出身。”
《国语辞典》:学究天人(学究天人)  拼音:xué jiù tiān rén
语本《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比喻学问渊博,通晓天道、人事等。《梁书。卷四九。文学传。钟嵘传上》:「文丽日月,学究天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笔参造化,学究天人。」也作「学贯天人」、「学际天人」。
《漢語大詞典》:村学究语(村學究語)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伪上:“《三坟》此章,全剽《舜典》,而辞意浅陋,殆类村学究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红綫传》:‘ 铜臺 高揭, 漳水 东流。晨鸡动野,斜月在林。’四语何等冷劲!而下接云:‘忿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咨谋。’便是村学究语。”
《漢語大詞典》:诸科(諸科)
(1). 唐 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
(2). 北宋 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 南宋 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宋史·选举志一:“ 宋 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癸巳,御 崇政殿 ,试礼部奏名进士及明经、诸科及特奏名进士、诸科。”
《國語辭典》:方巾气(方巾氣)  拼音:fāng jīn qì
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方巾气本指文人气息,后形容人思想、言行迂腐呆板。
分類:道学学究
《國語辭典》:方巾  拼音:fāng jīn
明代文人所戴的头巾。《金瓶梅》第四二回:「那戴方巾的人,你不认的他?」《儒林外史》第一回:「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带方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