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母校
市学
四门学
庠均
校规
学潮
中技
调干
校方
周考
猢狲王
班会
揖颜
奉帙
鸿庠
《國語辭典》:母校  拼音:mǔ xiào
称呼自己所毕业或曾就读的学校。如:「回国后,我将回母校任教。」
《漢語大詞典》:市学(市學)
村镇上的学校;私塾。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市学先生预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祗应、白席、歌唱之人。” 元 钟嗣成 《醉太平》曲:“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窰,开一箇教乞儿市学,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若只要个安身之处,敝村有个市学,倘肯相就,权住几时。”
《漢語大詞典》:四门学(四門學)
古代学校名。 北魏 正始 四年创立四门小学,初设于京师四门,后与太学同在一处。 唐 代四门学为大学,隶国子监,传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太学同,惟学生家庭出身品级较低。 隋 代及 北宋 亦设四门学,存在时间很短。 元 以后废。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
《漢語大詞典》:庠均
古代学校。均,成均。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迨今五十餘年,庠均之士,未闻祖是编纪事实,以广贤关嘉话者,似为闕典。”
分類:学校
《國語辭典》:校规(校規)  拼音:xiào guī
学校订定的学生必须遵行的规则。
《國語辭典》:学潮(學潮)  拼音:xué cháo
学生或教职员因不满学校措施、政治现状等,而举行的示威抗议活动。
《漢語大詞典》:中技
中等技术学校的简称。例如:进行了文化考试,按实际文化程度分别编入初小、高小、初中、中技、中专、大专等班。
《漢語大詞典》:调干(調幹)
原为国家干部,后调到学校去学习,称“调干”。《文艺报》1981年第1期:“我曾经是新 中国 最早的一批调干大学生。”
《国语辞典》:校方  拼音:xiào fāng
指学校方面。如:「为了加强学生的生活辅导,校方将延请专家到校做一系列的相关讲座。」
分类:学校
《国语辞典》:周考(周考)  拼音:zhōu kǎo
学校中每周定期举行的考试。
《國語辭典》:猢狲王(猢猻王)  拼音:hú sūn wáng
1.幼小孩童往往极其顽皮,故旧时戏称乡塾的教师为「猢狲王」。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辨證类。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做猢狲王。』」也称为「猴孙王」、「猢狲大王」。
2.戏称团体中的领袖。如:「他这猢狲王,当的可神气呢!」也称为「猴孙王」、「猢狲大王」。
《国语辞典》:班会(班会)  拼音:bān huì
在各级学校中,由全班同学共同参加的定期集会,通常一周举行一次。
《分类字锦》:揖颜(揖颜)
隋书礼仪志后齐制新立学必释奠礼先圣先师每岁春秋二仲常行其礼每月旦祭酒领博士已下及国子诸学生已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已下太学诸生阶下拜孔揖颜日出行事而不至者记之为一负雨沾服则止
分类:学校
《分类字锦》:奉帙
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尚席函文丞疑奉帙
分类:学校
《漢語大詞典》:鸿庠(鴻庠)
著名的学府。庠,古代学校。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赴选》:“那公子是个大器呵,鸿庠文彦,端的是 王 家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