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人。吴王寿梦少子。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馀祭立。馀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从,而哭僚之墓。贤明博学,屡次聘问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國語辭典》: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地名:(1)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武进县地。为季札封地。(2)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汉成帝的墓地在此。
2.复姓。如南朝宋有延陵盖。
《國語辭典》:季子  拼音:jì zǐ
1.年龄最小的儿子。
2.次子。《类书训纂。卷四。子》:「次息、季子、亚子、并次子之称。」
3.春秋吴人季札。参见「季札」条。
4.战国时人苏秦的字。参见「苏秦」条。后多借指曾经不得志而后发达者。唐。高适〈别王彻〉诗:「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國語辭典》:毗陵  拼音:pí líng
县名。汉置,晋改为晋陵。在今江苏省武进县。
《漢語大詞典》:延州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本封 延陵 ,复封 州来 ,后因以“延州”借指 季札 。《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 延州 协心许, 楚 老惜兰芳。” 李善 注引新序:“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宝劒以过 徐君 , 徐君 不言而色欲之。 季子 为有上国之事,未献也,然心许之矣。使於 晋 ,顾反,则 徐君 死。於是以劒带 徐君 墓树而去。”《文选·江淹〈杂体诗〉之二五》:“共秉 延州 信,无慙 仲路 诺。” 李善 注:“ 延州 信,谓挂劒也。”参见“ 延陵季子 ”。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國語辭典》:挂剑(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对亡友的追怀及信义。参见「季札挂剑」条。唐。方干 哭江西处士陈陶诗:「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國語辭典》:表海  拼音:biǎo hǎi
滨海。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隅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漢語大詞典》:嬴博
指 嬴 与 博 , 春秋 时 齐 二邑名。 吴 季札 葬子于其间。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适 齐 ,於其反也,其长子死,葬於 嬴 博 之间。”嬴,一本作“ 赢 ”。后用为死葬异乡之典。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防 墓有不脩之俭, 嬴 博 有不归之魂。” 晋 潘岳 《伤弱子辞》:“壬寅次于 新安 之 千秋亭 ,甲辰而弱子夭。越翼日乙巳,瘞于亭东,感 嬴 博 之哀。”
分類:季札其间
《漢語大詞典》:延陵剑(延陵劍)
汉 刘向 《新序·节士》载, 春秋 时 延陵季子 ( 吴 公子 季札 )将出访 晋国 ,带宝剑经过 徐国 , 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为有 晋国 之使,未即献剑,然心已许之。及使 晋 返,而 徐君 已死。于是乃以剑挂 徐君 墓树而去。后用为不忘故旧的典实。 唐 李白 《送鞠十少府》诗:“我有 延陵 剑,君无 陆贾 金。” 明 高启 《魏使君见示吕忠肃公旧赠诗因赋》:“难县 延陵 剑,空听 山阳 笛。”
分類:公子季札
《漢語大詞典》:吴札
春秋 吴 公子季札 的省称。曾历聘 鲁 齐 郑 卫 晋 诸国,以博闻著称,为 春秋 之贤者。 汉 班昭 《东征赋》:“ 吴札 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 晋 左思 《魏都赋》:“ 吴札 听歌,而美其风。”北史·隐逸传·崔赜:“ 吴札 之论《周颂》,詎尽揄扬; 郢 客之奏《阳春》,谁能赴节?”
分類:公子季札
《漢語大詞典》:许剑(許劍)
亦作“ 许劒 ”。 汉 刘向 新序·节士载: 吴季札 西聘 晋 ,带宝剑过 徐 。 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季子 心许之。还而 徐君 已死,遂挂其剑于墓树,曰:“吾心许之矣。”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许剑”为不忘知交,心存知己之典。 元 柳贯 《袁文清墓下作》诗:“十年渍酒緜,不到 文清 墓,遥遥许劒心,梦寐伤迟莫。” 明 大同 《读谢翱传》诗:“南奔北走家何在? 七里滩 前许劒来。”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九:“数拒羣公饯,微吟许剑诗。”
分類:季札宝剑
《漢語大詞典》:吴剑(吴劍)
(1).宝剑。 春秋 吴 人善铸剑,故称。 唐 李峤 《奉和杜员外扈从校阅》诗:“ 燕 弧带晓月, 吴 剑动秋霜。”参见“ 吴钩 ”。
(2).指 春秋 吴公子 季札 之剑。 季札 过 徐 , 徐君 爱其剑,口不敢言。 季札 心知之,以使上国而未献。及返至 徐 ,则 徐君 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挂 徐君 冢树而去,以酬宿昔之心诺。 傅尃 《次韵答今希》之三:“宿诺尚虚 吴 剑掛,斜阳空付 鲁 戈挥。”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國語辭典》:吴钩(吳鉤)  拼音:wú gōu
武器名。一种弯形的刀,相传为吴王阖闾所做。后泛指锋利的宝刀。南朝宋。鲍照〈结客少年场行〉九首之一:「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宋。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词:「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分類:兵器
《国语辞典》:季札挂剑(季札挂剑)  拼音:jì zhá guà jiàn
春秋吴人季札北过徐君,徐君爱季札剑,季札为使上国,未献,然已心许之。后还至徐,虽徐君已死,札不背其承诺,乃解剑系其冢树而去。见《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后传为重友谊、守信用及吊唁亡友的典范。
分类:吴人季札
《国语辞典》:延陵挂剑(延陵挂剑)  拼音:yán líng guà jiàn
延陵,指吴公子季札。延陵挂剑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奉命出使晋国,路经徐国,徐君见季札佩剑,非常喜欢,但不敢明说。季札心中明白,但因任务尚未完成,不便立即奉赠。等到季札完成使命,重返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便解下佩剑挂于徐君墓前的树上。见《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后用以比喻友谊生死不渝。
《国语辞典》:泱泱大风(泱泱大风)  拼音:yāng yāng dà fēng
本为春秋时季札赞美齐乐之辞。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后用以称赞大国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