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至精
痼疾
寿命
健在
并出
旧址
实事
冲突
久立
灭亡
我相
具体
久视
运动
无神
《漢語大詞典》:至精
(1).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吕氏春秋·君守:“天无形而万物以成,至精无象而万物以化。”《淮南子·主术训》:“至精之象,弗招而自来,弗麾而自往,窈窈冥冥,不知为之者谁,而功自成。”文选·王褒〈洞箫赋〉:“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苍色之润坚。” 李善 注引《周易》:“精气为物。”
(2).指其他精妙绝伦的人或事物。易·繫辞上:“有圣人之道四焉……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汉书·律历志上:“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溼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於士君子之行。”
《國語辭典》:痼疾  拼音:gù jí
久治不瘉的疾病。《抱朴子。内篇。微旨》:「抱痼疾而言精和鹊之技,屡奔北而称究孙吴之等。人不信者,以无效也。」也作「固疾」、「锢疾」。
《國語辭典》:寿命(壽命)  拼音:shòu mìng
1.生命,生存的期限。《楚辞。屈原。大招》:「永宜厥身,保寿命只。」唐。韩愈〈欧阳生哀辞〉:「寿命不齐兮人道之常,在侧与远兮非有不同。」
2.使用的期限。如:「这台录影机的寿命有多久?」
《國語辭典》:健在  拼音:jiàn zài
健全完好的存在。多指人。宋。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词:「身健在,且加餐。」
《国语辞典》:并出(并出)  拼音:bìng chū
同时出现、同时存在。汉。班固〈公孙弘传赞〉:「群士慕响,异人并出。」南朝梁。沈约〈恩倖传论〉:「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
《国语辞典》:旧址(旧址)  拼音:jiù zhǐ
已经不存在或已迁走的某个建筑的昔日地址。隋。江总〈芳林园天渊池铭〉:「摽置旧址,开浚昔基。」《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绰传》:「聊因旧址增葺,愧卿忠言。」
《國語辭典》:实事(實事)  拼音:shí shì
真实存在的事物或情况。如:「实事求是」、「真人实事」。
《漢語大詞典》:冲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墩臺守望,虽鳞次櫛比,而柳栅沙沟,衝突道侧,行旅患之。”
《國語辭典》:久立  拼音:jiǔ lì
1.长时间的站立。《礼记。乐记》:「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红楼梦》第五二回:「那媳妇听了,无言可对,亦不敢久立,赌气带了坠儿就走。」
2.长期存在。《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序》:「爱待敬而不败,德须威而久立,故制礼以崇敬,作刑以明威也。」
《國語辭典》:灭亡(滅亡)  拼音:miè wáng
灭绝丧亡。《管子。牧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漢語大詞典》:我相
佛教语。我、人等四相之一。指把轮回六道的自体当做真实存在的观点。佛教认为是烦恼之源。《金刚经·大乘正宗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课五言诗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之六:“捫蝨天机动,驱蚊我相生。”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止因俺师弟 玉通 ,我相未除,慾根尚掛,致使那 柳宣教 用 红莲 掇赚。”《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
《國語辭典》:具体(具體)  拼音:jù tǐ
1.大体完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亦能作画,画不过兰竹数竿,具体而已。」
2.有实体存在,不抽象、笼统。如:「解决问题,不要空谈,应提出具体的办法。」
《國語辭典》:具体而微(具體而微)  拼音:jù tǐ ér wéi
事物的总体内容大多具备了,只是形体或规模较小而已。《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唐。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
分類:总体规模
《國語辭典》:久视(久視)  拼音:jiǔ shì
1.长久注视。宋。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2.道家指长生不老。《老子》第五九章:「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吕氏春秋。孟春纪。重己》:「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
3.唐朝武后的年号(西元700)。
《國語辭典》:运动(運動)  拼音:yùn dòng
1.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如:「板块运动」、「造陆运动」。
2.指人或动物活动。如:「变形虫是以伪足来运动及捕食。」清。徐珂《清稗类钞。风俗类。大埔妇女之勤俭》:「今姑举广东大埔一邑妇女之特点言之,则因向不缠足,身体硕健,而运动自由,且无施脂粉及插花朵者。」
3.各种锻鍊身体、增加体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如:「运动选手」、「平衡木运动」。
4.社会中有目的、有组织而规模较大的群众活动。如:「女权运动」、「白话文运动」。
5.因某种目的而奔走游说。《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过经费无多,馆况是不见得很佳的,你愿意谋事,我就替你去运动起来。」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陈老三劫某藩司》:「鄂人某宦川中,运动某权贵,得调江宁藩司。」
《國語辭典》:运动(運動)  拼音:yùn dong
游说他人或奔走钻营以求达到某种目的。《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人约定了,只待慕政回来,故意谈些东洋的好处,来运动他。」
《漢語大詞典》:无神(無神)
(1).不存在神明。 晋 王该 《日烛》:“奚适非道,何之无神?”
(2).犹言不显灵。法苑珠林卷七六:“虎乃瞋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
(3).没有神采。如:他两眼无神,面容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