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33,分4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结子
结子
子真
犹子
子猷
舟子
儿子
宗子
俗子
苏子
子虚
知子
子夏
皇子
四子
《國語辭典》:结子(結子)  拼音:jié zǐ
1.植物结成果实或种子。唐。杜甫少年行〉二首之二:「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也无多。」
2.生儿子。《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若依了算命的口,也说在下五十四上方开花,到五十六上方才结子。」
《國語辭典》:结子(結子)  拼音:jié zi
1.用绳线打的扣子。如:「她的手巧,打的结子特别漂亮。」
2.纠结。如:「人生爱与恨的结子,错综复杂而难以言喻。」
《漢語大詞典》:子真
汉 褒中 人 郑朴 的字。居 谷口 ,世号 谷口子真 。修道守默, 汉成帝 时大将军 王凤 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唐 张乔 《七松亭》诗:“已比 子真 耕 谷口 ,岂同 陶令 卧江边。” 宋 范仲淹 《送鄞江窦尉》诗:“ 王 谢 江山久萧索, 子真 今为起清风。”
分類:子真谷口
《國語辭典》:犹子(猶子)  拼音:yóu zǐ
1.侄子。《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家兄蒙老伯收录为子,某即犹子也,理合拜见。」
2.如同儿子。《论语。先进》:「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文选。潘岳。杨仲武诔》:「尔休尔戚,如实在己,视予犹父,不得犹子。」
3.侄女。《聊斋志异。卷七。宦娘》:「此宦娘,老身之犹子也。」
《漢語大詞典》:子猷
晋 王徽之 的字。 王羲之 之子。性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 会稽 时,雪夜泛舟 剡溪 ,访 戴逵 ,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遂传为佳话。 唐 李白 《寻阳送弟》诗:“ 寻阳 非 剡水 ,忽见 子猷 船。” 宋 梅尧臣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 子猷 多兴怜飞雪,向晚归时又见飘。” 明 高启 《水龙吟·画红竹》词:“再相逢 子猷 还惜,此君未老,岁寒犹有少年颜色。”
《國語辭典》:舟子  拼音:zhōu zǐ
船夫。《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将酒钱赠了舟子,别过韩翁,取包裹上岸。」也作「舟师」、「舟人」。
分類:船夫
《國語辭典》:儿子(兒子)  拼音:ér zǐ
1.赤子、婴儿。《庄子。庚桑楚》:「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2.孩童。《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3.称谓。指父母所生的男孩。《儒林外史》第一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爷。」《红楼梦》第六回:「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
《國語辭典》:宗子  拼音:zōng zǐ
1.嫡出的长子。《礼记。曲礼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宗子思宁,薄言解控。」
2.皇室子弟。《文选。曹囧。六代论》:「内无宗子以自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蕃卫。」《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一。魏王廷美传》:「子叔韶字君和,庆历六年,与诸宗子帝前临真宗御书,选第一。」
《國語辭典》:俗子  拼音:sú zǐ
凡俗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西游记》第一回:「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
《漢語大詞典》:苏子(蘇子)
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國語辭典》:子虚(子虛)  拼音:zǐ xū
1.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为楚国的使臣。
2.比喻虚假不实的事情。如:「那些谣言纯属子虚,怎么能够相信?」
《分类字锦》:知子
宋史范仲淹传论仲淹谓诸子纯仁得其忠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知子孰与父哉
分类:
《国语辞典》:子夏  拼音:zǐ xià
孔子弟子。卜商的字。参见「卜商」条。
《漢語大詞典》:皇子
(1).皇帝的儿子。史记·孝文本纪:“﹝ 孝文皇帝 二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 唐 元稹 《李逢吉等加阶》:“某官 李逢吉 是朕皇子时侍读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成婚先一日,皇子於皇上、皇后前行礼。” 张伯驹 《续洪宪纪事诗》之十四:“双双寳马驾云鑾,皇子金衣绘影看。”
(2). 三国 魏 曹植 所作《皇太子生颂》的简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陈思 所缀,以《皇子》为标。”
(3).复姓。 春秋 齐 有 皇子告敖 。见庄子·达生
《漢語大詞典》:四子
(1).指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 藐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四子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 李颐 云:“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
(2).指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汉书·食货志上:“ 尧 命四子以‘敬授民时’。” 颜师古 注:“四子,谓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也。事见《虞书·尧典》。”隋书·百官志上:“ 放勋 即分命四子, 重华 乃爰置九官。”
(3).指 汉 王褒 虚构的寓言人物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褒 既为 益州 刺史 王襄 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 吕延济 注:“四子,谓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也。 褒 当假立以为论端也。”
(4).指 逢萌 、 徐房 、 李昙 、 王遵 。 三国 魏 嵇康 《圣贤高士传》:“ 北海 逢萌 ,字 子康 ; 北海 徐房 ,字 平原 ; 李曇 ,字 子云 ; 平原 王遵 ,字 君公 。皆怀德污行,不仕乱世,相与为友,时人号为‘四子’。”
(5).指 蜀 中著名文学家 司马相如 、 王褒 、 扬雄 、 陈子昂 。 唐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诗:“ 蜀 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 庄子 、 文子 、 列子 。旧唐书·元载传:“ 天宝 初, 玄宗 崇奉道教,下詔求明 庄 、 老 、 列 、 文 四子之学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杜甫年表》:“﹝ 开元 二十九年﹞正月,两京诸州各置 玄元皇帝 庙,崇祀 老子 ,以 老 、 庄 、 文 、 列 为‘四子’。”
(7).见“ 四子书 ”。
《漢語大詞典》:四子书(四子書)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此四书是 孔子 、 曾子 、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清 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 明太祖 既一海内,与其佐 刘基 ,以‘四子书’章义试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据其子 儒卿 等所撰行状,言公年十有一,‘四子书’、‘十三经’皆卒读。”亦省作“ 四子 ”。朱子语类卷一○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録,‘四子’之阶梯。”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常科以待天下佔毕之士,试策论;论仍以‘四子’、‘五经’命题,特易其体格而已;策则参问古今事。”参见“ 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