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国胄(國胄)
帝王或贵族的子弟。 晋 潘岳 《闲居赋》:“右延国胄,左纳良逸。”晋书·慕容廆载记:“ 平原 刘讚 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 皝 率国胄束脩受业焉。”旧唐书·太宗纪下:“詔以 左丘明 ……等二十一人,代用其书,垂於国胄,自今有事於太学,并命配享 宣尼 庙堂。”
《國語辭典》:代官  拼音:dài guān
罗马帝国时代治理一政区的长官。后人将此语专用于教会,教宗自称为基督的代表,而称其所委任的主教、教士。
《漢語大詞典》:名家驹(名家駒)
喻名门子弟。宋书·谢方明传:“ 谢方明 可谓名家驹。直置便自是台鼎人,无论復有才用。”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梁:“ 僧繇 子 善果 。 李嗣真 云:‘既渐过庭之训,犹是名家之驹,摽置点拂,殊多佳致。’”
《漢語大詞典》:豪子
指豪家子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贺监 为礼部侍郎时, 祁王 赠制云:‘ 惠昭太子 补斋挽郎。’ 贺 大纳苞苴,为豪子相率詬辱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柴 喜其俊异,又疑豪子所蓄,遂取以归。”宋史·元绛传:“豪子 龙聿 诱少年 周整 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貲折取上腴田,立券。”
《漢語大詞典》:都家
周 代王子弟、公卿、大夫的采地。周礼·秋官·方士:“方士,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 郑玄 注:“都,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家,大夫之采地。”
《漢語大詞典》:王氏子
南史·王僧虔传:“ 僧虔 金紫光禄大夫 僧绰 弟也。父 曇首 ,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适。 僧达 跳下地作彪子时, 僧虔 累十二博棊,既不堕落,亦不重作。 僧绰 採蜡烛珠为凤皇、 僧达 夺取打坏,亦復不惜。伯父 弘 叹曰:‘ 僧达 俊爽,当不减人,然亡我家者,终此子也。 僧虔 必至公, 僧绰 当以名义见美。’”后以“王氏子”指贵家子弟。 明 高启 《戏婴图》诗:“庭前 王 氏子,陌上 卫 家郎。弱草身眠软,芳英手弄香。”
《國語辭典》:窭人子(窶人子)  拼音:jù rén zǐ
贫家子弟。《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又诸儒生多窭人子,远客饥寒,喜妄说狂言。」
《漢語大詞典》:入质(入質)
诸侯、属国或藩部送其子弟于中央朝廷,以为人质,表示臣服。史记·大宛列传:“﹝ 宛贵人 ﹞立 毋寡 昆弟曰 蝉封 为 宛王 ,而遣其子入质於 汉 。”汉书·匈奴传上:“单于爱之,阳许曰:‘吾为遣其太子入质於 汉 ,以求和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云南 官员子弟入质,臣谓达官子弟当遣,余宜罢。”
《漢語大詞典》:勋卫(勳衛)
侍卫官名。古时多以功臣子弟担任。朱子语类卷一一二:“ 唐 之朝廷有亲卫,有勋卫,有翊卫。亲卫则以亲王侯之子为之,勋卫则以功臣之子弟为之,翊卫则惟其所选。”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予一日至 英国府 中,见勋卫留 冯损之 作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那几个武臣勋卫,也算不得部院卿僚。”
《漢語大詞典》:品子
古称品官之子弟。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六:“品子懒读书,辕驹难服犂。”新唐书·食货志五:“ 光宅 元年……以六品、七品子为亲事,以八品、九品子为帐内,岁纳钱千五百,谓之‘品子课钱’。”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 李德裕 ﹞由是以品子叙官也。”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大员子女:“品子,仕宦子弟也。”
分類:品官子弟
《漢語大詞典》:春铨(春銓)
唐 宋 时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的礼部考试。按例于每年三月上旬举行,故称。宋史·选举志三:“ 绍熙 二年,命今岁春銓太史局试,应三全通,一粗通合格者并特收取,时局生多闕故也。” 宋 陆游 《送子遹》诗自注:“初欲赴春銓,以兄弟皆出故輟行。”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
《国语辞典》:乌衣郎(乌衣郎)  拼音:wū yī láng
世家大族的子弟。语本《南齐书。卷三三。王僧虔传》:「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我亦可试为耳。』」也称为「乌衣子弟」。
《漢語大詞典》:荫授
同“廕授”。
子弟承荫而被授以官职。
分類:子弟官职
《漢語大詞典》:豪少
指豪家子弟。 唐 刘言史 《买花谣》:“豪少居连 鳷鹊 东,千金使买一株红。”
《漢語大詞典》:绮纨子(綺紈子)
犹言纨袴子弟。指富贵人家子弟,含鄙薄意。 宋 张洎 《贾氏谈录》:“ 牛奇章 初与 李卫公 相善。尝因饮会, 僧孺 戏曰:‘綺紈子何预斯坐。’ 卫公 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