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嫁接  拼音:jià jiē
一种植物无性繁殖和改良品种的方法。以人为方式,将一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使其瘉合而成为一个独立生长的新植株。此法能保持植物原有的某些特性,常用来改良品种、增加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减少土壤带来的病害。
《漢語大詞典》:嫁取
见“ 嫁娶 ”。
《國語辭典》:嫁娶  拼音:jià qǔ
嫁女与娶妇。《三国志。卷一○。魏书。贾诩传》:「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漢語大詞典》:嫁枣(嫁棗)
用斧背在枣树基部或分枝处环周捶打,使枝干韧皮受损,阻止其地上部分养分向下输送,以促进其开花,提高座果率。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駮椎之,名曰‘嫁枣’。”
《漢語大詞典》:嫁赀(嫁貲)
见“ 嫁资 ”。
《國語辭典》:嫁资(嫁資)  拼音:jià zī
女子结婚时,娘家陪嫁的财物。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裴杨操尚》:「杨相女适裴坦长子,嫁资丰厚,什器多用金银。坦尚俭,闻之不乐。」《三国演义》第五二回:「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也作「嫁赀」。
《漢語大詞典》:哭嫁
旧时地方民俗。嫁女时,家人或请人哭送,表示不忍女儿离去。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就是要请会哭的人嘛。在 津市 有种专门替人哭嫁的男女,他们是干这行业的专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像唱歌,好听极了。”
分類:民俗家人
《國語辭典》:为人作嫁(為人作嫁)  拼音:wèi rén zuò jià
为别人作嫁衣裳。语本唐。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徒然为他人辛苦。《红楼梦》第九五回:「见妙玉略有活动,便起身拜了几拜。妙玉叹道:『何必为人作嫁!』」
《漢語大詞典》:为他人作嫁衣裳(爲他人作嫁衣裳)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自己得不到一点好处。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寿 之医者老娶少妇,或嘲之曰:‘偎他门户傍他墙,年去年来来去忙,採得百花成蜜后,为他人作嫁衣裳。’”《红楼梦》第一回:“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六章:“为他人做嫁衣裳,而自谓得意。”红楼梦第九五回:“何必为人作嫁?”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我辛苦艰难,‘为人作嫁’干什么?” 茅盾 《海南杂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
《漢語大詞典》:为他人做嫁衣裳(爲他人做嫁衣裳)
见“ 为他人作嫁衣裳 ”。
《国语辞典》:女嫁男婚  拼音:nǚ jià nán hūn
男女嫁娶成家之事。如:「张小姐已经和男友分手,从此女嫁男婚,互不相干。」也作「男婚女嫁」。
《国语辞典》:论及婚嫁(论及婚嫁)  拼音:lùn jí hūn jià
男女双方交往,到达谈论婚事的阶段。如:「他们交往多年,已经论及婚嫁。」
《国语辞典》:盲婚哑嫁(盲婚哑嫁)  拼音:máng hūn yǎ jià
比喻旧时只凭媒妁之言而促成的婚姻。如:「现代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盲婚哑嫁已经少见了。」
《国语辞典》:所嫁非人  拼音:suǒ jià fēi rén
嫁给不贤良的人。如:「她常遭丈夫虐待,每每自叹所嫁非人。」
分类:不贤贤良
《国语辞典》:前婚后嫁(前婚后嫁)  拼音:qián hūn hòu jià
再嫁。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般傍州例。」
《国语辞典》:租税转嫁(租税转嫁)  拼音:zū shuì zhuǎn jià
纳税人缴纳租税后,经由交易程序而将税款移转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纳税人经由此过程可收回当初所缴纳的租税。
《国语辞典》: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拼音:hǎo nán bù chī fēn jiā fàn,hǎo nǚ bù chuān jià shí yī
(谚语)比喻人有志气,不靠父母馀荫度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著祖父,只算做不成器!」也作「好男不吃婚时饭,女子不著嫁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