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乾宅  拼音:qián zhái
旧时传统习惯,是以乾坤代表男女,故在婚礼上称男家为「乾宅」。
《国语辞典》:八卦米筛(八卦米筛)  拼音:bā guà mǐ shāi
婚礼习俗中,悬挂在迎亲礼车上面,绘有八卦图样的米筛,用以驱魔避邪。此说源自民间桃花女斗周公传说,元杂剧《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正以此为题材。如:「都什么时代了,还在流行八卦米筛。」
《国语辞典》:主婚人  拼音:zhǔ hūn rén
婚礼中,男女双方主持婚礼的人。
《国语辞典》:跨鞍子  拼音:kuà ān zi
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新娘于进夫家大门时跨过一个马鞍子,取步步平安的意思。《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舅太太看她吃了东西,便上上下下花团锦簇拥扶了出来。出门跨鞍子、过火盆、迎喜神、避太岁,便出了那座游廊屏门。」
《国语辞典》:上高坐  拼音:shàng gāo zuò
宋代婚礼的一种仪式。士族在结婚当晚,将两椅相背,置上马鞍,令新郎坐于其上,饮酒三杯,待女方延请三次后离座,婚礼始告完成。见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也作「高坐」。
《国语辞典》:同罗杯(同罗杯)  拼音:tóng luó bēi
婚礼中,新婚夫妇交换酒杯饮酒。旧时用红䌽带连结两盏酒杯,由新婚夫妇各饮一盏。《石点头》第九回:「请坐了,我好与你吃同罗杯。」也作「交杯酒」。
《國語辭典》:高果子茶  拼音:gāo guǒ zi chá
旧时宴客,席上摆放几盘乾果子,堆得上尖下圆,称为「高果子」,放在茶碗里,称为「高果子茶」。《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又一个大捧盘,十杯高果子茶,送了过来,以为明早拜堂之用。」
《國語辭典》:兜纱(兜紗)  拼音:dōu shā
结婚时新娘遮头用的头纱。
《國語辭典》:发轿(發轎)  拼音:fā jiào
近代传统婚礼,男家派遣花轿前往迎接新娘。《通俗常言疏證。妇女。发轿》引《金陵杂志》:「发宝轿,约申酉之时,于轿前鼓乐齐奏。择年轻四人,各手执一灯,随彩舆至女家谓之迎亲宝轿。今江北但云发轿,或云发花轿是也。」
《國語辭典》:昏第  拼音:hūn dì
古代行冠礼、婚礼的宫室。《南史。卷六五。陈文帝诸子传。始兴王伯茂传》:「时六门之外有别馆,以为诸王冠昏之所,名为昏第。」
《漢語大詞典》:鼓吹手
旧式婚礼或丧礼中吹奏乐器的人。亦比喻鼓吹某事或吹捧某人的人(贬义)。 叶圣陶 《城中》:“人家说他们一声热心教育,这就着了他们的道儿,无形中为他们当了鼓吹手了。”
《漢語大詞典》:合欢梁(合歡梁)
旧时婚礼中新婚夫妇各执一端的锦带。以其相联如桥梁,故称。说郛卷三一引无名氏《戊辰杂钞》:“女初至门,壻去丈许逆之,相者授以红緑连理之锦,各持一头,然后入,俗谓之通心锦,又谓之合欢梁。言夫妇自此相通如桥梁也。”
《國語辭典》:搀亲(攙親)  拼音:chān qīn
搀扶新娘下轿,常见于旧俗婚事中。《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明早,归家大姑娘坐轿子来。这里请了金次福的老婆和蕃鬋子的老婆两个搀亲。」
《國語辭典》:搀扶婆(攙扶婆)  拼音:chān fú pó
婚礼中搀扶新娘的妇人。
《國語辭典》:铺房(鋪房)  拼音:pū fáng
婚期前一日或当日,女家送茵褥、箕帚、器物至婿家,铺设新房,称为「铺房」。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前一日女家先来挂帐,铺设房卧,谓之『铺房』。」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前一日,女家先往男家铺房,挂帐幔,铺设房奁器具,珠宝首饰动用等物。」也称为「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