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3,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威严
皇威
恩威
作威
炎威
威重
威神
畏威
威权
威令
威望
威风
兵威
威棱
等威
《國語辭典》:威严(威嚴)  拼音:wēi yán
1.严肃、庄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西游记》第三九回:「见那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一个个威严端肃,像貌轩昂。」
2.使人敬畏的庄严气势。《战国策。赵策二》:「威严不足以易于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
3.敬称他人的尊严。唐。骆宾王〈上瑕邱韦明府启〉:「冒渎威严,循心内骇。」《西游记》第二八回:「经过贵山,特来塔下谒圣,不期惊动威严,望乞恕罪。」
《國語辭典》:皇威  拼音:huáng wēi
皇室的威势。《文选。潘岳。西征赋》:「兵举而皇威畅,临危而智勇奋。」
分類:威力帝王
《漢語大詞典》:恩威
恩惠与威力。多指仁政与刑治。魏书·皇后传·宣武灵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缓,恩威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惏。”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诗:“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利州:“七年, 豹 復与 颜 相仇杀,帝敕总兵官 吴亮 宣布恩威,令各罢兵。”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主要的不要让他们打成一条心,对于这样的人要恩威并用,也要恩威分用,你懂得吗?”
《漢語大詞典》:作威
(1).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所好多则作福,所恶过则作威。” 清 孙枝蔚 《君子行》:“古人贵损怨,今人贵作威。”
(2).指野兽发威,怒吼。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虎豺乘野乱奔林,当道作威声震怒。”
《漢語大詞典》:炎威
(1).酷热的威势。 唐 刘禹锡 《裴祭酒尚书见示寄王左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诗》:“吟风起天籟,蔽日无炎威。” 叶玉森 《一雨》诗:“炎威尔何物,一雨便长驱。”
(2).比喻权势。 清 遯庐 《童子军》第十七出:“笑奸雄枉把炎威煽,赖君王明圣镜高悬。”
《國語辭典》:威重  拼音:wēi zhòng
1.语本《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指威严厚重。《文选。陆机。辩亡论下》:「而施绩范慎,以威重显。」《新唐书。卷一○七。陈子昂传》:「臣愿陛下更选有威重风󺡨为众推者,因御前殿,以使者之礼礼之。」
2.权威、势力。《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红楼梦》第一四回:「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漢語大詞典》:威神
(1).尊严的神灵。汉书·扬雄传上:“配帝居之 县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清 顾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诗:“不忍寝园荒,復来奠樽斝。仿佛见威神,云旗导风马。”
(2).赫奕的声威;神明般的威严。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勒以八阵,莅以威神。”后汉书·南匈奴传:“冀因圣帝威神,一举平定。”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序》:“皇帝以 轩后 之威神, 汉高 之大略, 光武 之雄断, 魏祖 之机权,舍而用之,以定王业。”
《高级汉语词典》:畏威
畏惧权势
《國語辭典》:威权(威權)  拼音:wēi quán
威势权力。如:「他凭藉职位上的威权恣意妄为,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宋史。卷三一九。列传。刘敞》:「因劝帝收揽威权,无使聪明蔽塞,以消灾咎。」
《漢語大詞典》:威令
指政令、军令。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 汉 贾谊 新书·威不信:“而特捫然数百里,而威令不信。”周书·文帝纪上:“ 洛 ( 寇洛 )素无雄略,威令不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府尹威令素严,公人怎敢有违?”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然必决死战者,正欲贼知我国家威令严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吐突承璀 率左、右神策军到行营,威令不振,各道统兵将帅互相观望,无意立功。”
分類:政令军令
《國語辭典》:威望  拼音:wēi wàng
威严的声名,为众人所仰望。《宋书。卷四七。刘敬宣传》:「一朝纵之,使陵朝廷,威望既成,则难图也。」《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倘若做总督的镇压得住他们,都听差遣,设或威望差点,他们这夥人就串通了哥老会到处打劫。」
《國語辭典》:威风(威風)  拼音:wēi fēng
煊赫的气势。《西游记》第二八回:「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的;若不做个威风,他怎肯降服哩?」《老残游记》第七回:「那多馀的五六个人,为的是本县轿子前头摆摆威风。」
《國語辭典》:兵威  拼音:bīng wēi
军队的威势。《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曹操倚仗兵威,决不肯和。」
分類:军队威势
《國語辭典》:威棱(威稜)  拼音:wēi léng
声威、声势。《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邻国。」《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威棱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也作「威灵」。
分類:威力威势
《漢語大詞典》:等威
与一定的身分、地位相应的威仪。左传·文公十五年:“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 杜预 注:“等威,威仪之等差。”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服牛马以息负步,序等威以镇祸乱。”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凡民人家国之用,制度等威之异,皆为説以处之。”清史稿·圣祖纪一:“帝王致治,在维持风化,辨别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