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倌人  拼音:guān rén
1.主管驾车、马的官。《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2.妓女。《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朴斋坐在一边,听他们说话,慢慢的说到堂子倌人。」《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这真正笑话了。天底下那有做倌人的挑剔客人的道理?不要劳大人一生气,明天倒不来了。」
《漢語大詞典》:倡妇(倡婦)
以歌舞为业的倡家妇女。亦指卖身的妓女。 南朝 梁元帝 《荡妇秋思赋》:“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北周 庾信 《荡子赋》:“况復空牀起怨,倡妇生离;纱窗独掩,罗帐长垂。” 清 杜浚 《扬州春》诗:“积雪泥深一尺餘,倡妇挟瑟乘肩舆。”
《漢語大詞典》:念奴娇(念奴嬌)
(1).词牌名。其调高亢。 唐 天宝 妓女 念奴 “善歌唱……声出於朝霞之上,虽鐘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念奴娇”之名盖本于此。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念奴娇》,一百字,又名‘百字令’、‘百字謡’、‘酹江月’、‘大江东去’、‘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按: 宋 苏轼 有词,其首句为“ 大江 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 江 月”,故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 宋 戴复古 《念奴娇》词,其首句为“ 大江 西上”,故又名《大江西上曲》。 宋 曾觌 《壶中天慢》词,调与《念奴娇》同,故又名《壶中天》。 宋 姜夔 《湘月》词,自注:“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 宋 张辑 《念奴娇》词,有“柳花 淮 甸春冷”句,故又名《淮甸春》《念奴娇》有平韵、仄韵两体,常见的为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参阅 清 王奕清 《曲谱》卷一、卷六。
《漢語大詞典》:过台(過臺)
旧时妓女陪客吃酒。 明 无名氏 《认金梳》第三折:“酒席间过臺添兴,我到的来至门桯。”
《國語辭典》:狎邪  拼音:xiá xié
1.放荡无赖。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六:「先公固有隐忍处,何尝用此等狎邪小人!」宋。胡铨〈上高宗封事〉:「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
2.妓女。明。徐霖《绣襦记》第四一出:「尔李氏狎邪而白坚贞之志,波靡而励中立之行,是则尤人所难者也。」《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读者,切不可把这位姨奶奶,误认作狎邪一路!」
《漢語大詞典》:载花船(載花船)
载妓女的船。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 月仙 惆悵,而作诗歌之:‘自恨身为妓,遭淫不敢言。羞归明月渡,懒上载花船。’”
分類:妓女
《国语辞典》:珠巢  拼音:zhū cháo
妓女的住处。清。周之琦〈瑞鹤仙。柳丝征袂绾〉词:「还看,珠巢题字,墨晕初乾。」
《漢語大詞典》:妓人
(1).歌舞女艺人。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吾婕妤妓人,皆著 铜爵臺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上笑唤妓人问,云见二龙头张口向上,遂怖惧,不敢奏乐也。”
(2).娼妓,妓女。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县君的则是县君,妓人的则是妓人。”
《國語辭典》:脱籍(脫籍)  拼音:tuō jí
籍,簿册,官署里的妓女登记簿。脱籍指把名字从官妓登记簿上注销,还其自由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也曾写书切托在京友人,替他脱籍了当,然后图谋接到任所。」也称为「落籍」。
《國語辭典》:姨姨  拼音:yí yí
称谓。称母亲的姊妹。
《漢語大詞典》:恩客
旧指妓女所锺情的嫖客。《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如今竟公然替恩客説人情,求差使。”
《國語辭典》:娼优(娼優)  拼音:chāng yōu
以表演歌舞技艺为业的人。亦指妓女。《三国演义》第一○九回:「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又不是娼优隶卒,为甚那纱帽飞到他头上还有人挝了去?」也作「倡优」。
《國語辭典》:拉客  拼音:lā kè
招揽客人。如:「小镇的车站前,常见许多计程车司机在那儿拉客。」
《漢語大詞典》:花案
旧指评定妓女名次的名单。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品藻花案,设立层臺,以坐状元。”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敝乡的风俗,每年定一次花案,将那些著名的妓女,评定优劣。”《花月痕》第七回:“今年是个 涂沟 富户 马鸣盛 充作头家,请一南边人…… 芦巖 主持花案。”
《國語辭典》:退佃  拼音:tuì diàn
1.地主收回租给农民耕种的土地。如:「如果地主退佃了,佃农就无法靠耕种生活了。」
2.舍弃、摒除。指妓女脱籍。元。王晔〈庆东原。明明的退佃丽春园〉曲:「明明的退佃丽春园,暗暗的开除了双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