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连理树枝
 
双栖蝶
  
韩侯妇
  
韩凭恨
 
韩凭相思
 
韩凭蛱蝶
  
相关人物
宋康王
 
韩凭


《搜神记》卷十一~85~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简释

相思树:咏男女爱情。唐王初《即夕》:“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例句

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王初 即夕

韩凭舞羽身犹在,素女商弦调未残。 王初 青帝

可中得似红儿貌,若遇韩朋好杀伊。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七十

不学韩侯妇,衔冤报宋王。 邵谓 金谷园怀古

典故
化石山头妇
 
望夫
 
矶头新妇石


《幽明录》~237~
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
《太平御览》卷五十二〈地部十七·石下〉~383~
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南陵县有女观山,俗传云,昔有妇人,夫官于蜀,屡愆秋期,忧思感伤,登此骋望,因化为石,如人之形,所牵狗亦为石,今狗形犹存。」
《太平御览》卷四十六〈地部十一·江东诸山·望夫山〉~350~
《宣城图经》:「望夫山,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其山临江,周五十里,高一百丈。」
典故
向故乡怀印绶
 
妻弃如遗
 
怀绶朱公
 
会稽妇
 
会稽愚妇
 
会稽章
 
翁子妻
 
买臣乘轺
 
买臣富贵
 
买臣归
 
买臣贵骨
 
买臣还乡
 
买臣乡
 
露绶

相关人物
朱买臣

参考典故
愚妇轻买臣


《汉书》卷六十四上《朱买臣传》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东越数反复,……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例句

疏受杜门期脱屣,买臣归邸忽乘轺。 李绅 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

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 李频 及第后归

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 钱起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嫁卢
 
卢家少妇
  
莫愁艇子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一〈萧衍·乐府·河中之水歌〉~520~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清乐〉~065~
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例句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元稹 西凉使

春风戏狭斜,相见莫愁家。 刘复 春游曲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 吴融 即席十韵

深闺女儿莫愁年,玉指泠泠怨金碧。 常建 古兴

中有绮罗人,可怜名莫愁。 徐彦伯 拟古三首

莫愁新得年十六,如蛾双眉常带绿。初学箜篌四五人,莫愁独自声常足。 施肩吾 效古词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李商隐 富平少侯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李商隐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李商隐 莫愁

卢家文杏好,试近莫愁飞。 李商隐 越燕二首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 马嵬二首

莫愁帘中许合欢,清弦五十为君弹。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

春风一回送,乱入莫愁家。 杨凝 柳絮

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 武元衡 听歌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武元衡 赠佳人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作古意。又作独不见)

石城有个红儿貌,两桨无因迎莫愁。 罗虬 比红儿诗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郑谷 海棠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 郑谷 石城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韦庄 忆昔

好栗分通子,名香赠莫愁。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

珠履迎佳客,金钱与莫愁。 韩翃 赠王逖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典故
奸人妇人之泣

相关人物
孔穿(字子高)


《孔丛子》卷下《儒服》
「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季节者、与子高相善。及将还鲁,诸故人诀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抗手而巳。分背就路,其徒问曰:『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悽怆流涕,而先生厉声高揖,此无乃非亲亲之谓乎?』子高曰:『始焉谓此二子丈夫尔,乃今知其妇人也。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其徒曰:『若此二子之泣非邪?』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忍之心,若于取断,必不足矣!』其徒曰:『凡泣者一无取乎?』子高曰:『有二焉,大奸之人,以泣自信;妇人懦夫,以泣著爱。』」

例句

自从鲁国潸然后,不是奸人即妇人。 罗隐

典故
嫠妇之忧

相关人物
游吉(字太叔)
 
范献子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郑伯如晋,子太叔相,见范献子。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何知焉?」

例句

虽然小或可谋大,嫠妇之忧史尚存。况我长怀丈夫志,今来流落沧溟涘。 吴融 风雨吟

典故
庐江吏妇

相关人物
焦仲卿

参考典故
孔雀东飞


《玉台新咏》卷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例句

庐江小吏妇,非关织作迟。 乔知之 定情篇

典故
惜园葵
 
忧端倚柱东邻女
  
忧葵鲁妇
 
漆室女
 
漆室女忧
 
漆室妇
 
漆室声
 
鲁女惜葵

相关人物
漆室女


《列女传》卷三〈仁智传·鲁漆室女〉~66~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之谓也。

简释

忧葵:指对国事关心,或指女大当嫁。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例句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典故
使君有妇
  
姓秦
  
秦家女
 
秦氏女
 
秦氏髻
  
秦罗敷

相关人物
罗敷


《古今注》卷中〈音乐〉
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人妻。……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饮酒欲夺焉。罗敷乃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焉。
《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
《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锄,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一解使君从南来,五马立歭躇。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二解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例句

小妇秦家女,将军天上人。 刘长卿 过李将军南郑林园观妓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 岑参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

一种貌如仙,人情要自偏。罗敷有底好,最得使君怜。 施君吾 感遇词

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

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杜甫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邦君驻千骑,清论时间酌。 权德舆 奉和李大夫题郑评事江楼

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权德舆 寄李衡州

丽质全胜秦氏女,藁砧宁用专城居。 权德舆 薄命篇

暇日若随千骑出,南岩只在郡楼前。 权德舆 送清洨上人谒信州陆员外

凭君减千骑,莫遣海鸥惊。 权德舆 送薛温州

可羡罗敷自有失,愁中漫捋白髭须。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由来道姓秦,谁不知家楚。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

虽言千骑上头居,一世生离恨有馀。 耿湋 古意

罗敷正苦桑蚕事,惆怅南来五马蹄。 胡宿 城南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薛涛 送郑眉州

娥娥秦氏髻,皎皎洛川神。风月应相笑,年年醉病身。 韦庄 晚春

东方千马骑,出望使君时。 韩翃 赠郓州马使君

典故
南陌金
  
相关人物
秋胡


汉·刘向《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鲁秋洁妇》
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若曝采桑,吾行道,愿托桑荫下,下赍休焉。」妇人采桑不辍,秋胡子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人曰:「嘻!夫采桑力作,纺绩织,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无有外意,妾亦无淫泆之志,收子之赍与笥金。」秋胡子遂去,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惭。妇曰:「子束发脩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泆,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君子曰:「洁妇精于善。夫不孝莫大于不爱其亲而爱其人,秋胡子有之矣。」君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秋胡子妇之谓也。」诗云:「惟是褊心,是以为刺。」此之谓也。
《西京杂记》卷六 ~092~
杜陵秋胡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为翟公所礼,欲以兄女妻之。或曰秋胡巳经娶而失礼。妻遂溺死,不可妻也。驰象曰:「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既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妻赴沂水而死。今之秋胡,非昔之秋胡也。昔鲁有两曾参,赵有两毛遂,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岂得以昔之秋胡失礼,而绝婚今之秋胡哉。物固亦有似之而非者,玉之未理者为璞,死鼠未屠者亦为璞,月之旦为朔,车之辀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

简释

秋胡:喻薄幸男子。南朝梁萧纲《妾薄命》:“荡子行未至,秋胡无定期。”

秋胡妇:咏妇人贞洁。唐李白《湖边采莲妇》:“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例句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戴叔伦 去妇怨

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李白 湖边采莲妇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李白 陌上桑

执心轻子都,信节冠秋胡。 顾况 瑶草春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答道士李荣

典故
泰山妇人哭


《礼记·檀弓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例句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李贺 猛虎行

典故
魏帝妇人饰

相关人物
元韶
 
高洋


《北史》卷十九《献文六王传·彭城王协传》附《元韶传》
齐天保元年,降爵为县公。韶性行温裕,以高氏婿,颇膺时宠。能自谦退,临人有惠政,好儒学,礼致才彦,爱林泉,修第宅华而不侈。文宣常剃韶鬓须,加以粉黛,衣妇人服以自随。曰:「以彭城为嫔御。」讥元氏微弱,比之妇女。

例句

齐侯好紫衣,魏帝妇人饰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李华 杂诗六首之二

典故
愚妇轻买臣
 
朱家愧贫

相关人物
朱买臣


《汉书》卷六十四上《朱买臣传》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馀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例句

郗氏诚难负,朱家自愧贫。 刘长卿 见秦系离婚后出山居作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典故 
糟糠妇


《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宋弘〉~904~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典故
相关人物
冯妇


《孟子·尽心下》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峭(同隅),莫之敢樱。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简释

冯妇:喻勇猛之人。或喻打虎之人。宋黄庭坚《乙未移舟出口》:“刘郎弓石八,猛气压冯妇。”


例句

刘郎弓石八,猛气厌冯妇。 黄庭坚 乙未移舟出口

《國語辭典》:相思树(相思樹)  拼音:xiāng sī shù
1.植物名。豆科相思树属,常绿乔木。初生叶二回羽状,假叶单叶状,狭长,互生。头状花序金黄色,腋生。荚果扁平,线形,种子七至八粒。常作为行道树及庇阴树。材质为良好家具及薪炭材料。
2.传说中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朋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之树。韩朋娶妻何氏,妻美,后为康王所夺,韩朋含怨自杀,妻亦随之。康王大怒,命两冢相望,隔夜冢上长出梓木,树栖鸳鸯,常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称其木为「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
《國語辭典》:连枝树(連枝樹)  拼音:lián zhī shù
比喻恩爱夫妻。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短桑科长不出连枝树,沤麻坑养不活比目鱼。」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不肯垒花台,装绣槛,灌香泥,壅宿土,趁东风培养起连枝树。」
《漢語大詞典》:青陵粉蝶
太平寰宇记卷十四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大夫 韩凭 取妻美, 宋康王 夺之, 凭 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青陵粉蝶”指离别的妻室。 唐 李商隐 《蜂》诗:“ 青陵 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刘学锴 等集解:“末联‘青陵粉蝶’喻指妻室,谓其不必离恨重重,二月春回日暖,自当‘蜂’‘蝶’相逢也,此慰之之语。”
分類:离别妻室
《漢語大詞典》:韩凭(韓憑)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
《國語辭典》:韩朋(韓朋)  拼音:hán péng
人名。战国时宋康王舍人,娶妻何氏。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后朋被囚,怨愤而自杀,不久妻亦随之。后有鸳鸯一对,常栖树头,交头悲鸣,或以为是韩朋夫妇的精魂。也作「韩凭」。
《漢語大詞典》:韩凭(韓憑)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
《漢語大詞典》:韩蝶(韓蜨)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四·济州“ 韩凭 冢”引 晋 干宝 搜神记:“ 宋 大夫 韩凭 娶妻美, 宋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蝶。”后因以“韩蜨”指殉情而死的妇女的精魂。 唐 李商隐 《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 韩 蜨翻罗幙, 曹 蝇拂綺窗。”
《國語辭典》:莫愁  拼音:mò chóu
人名:(1)梁洛阳人。梁武帝曾作河中之歌以咏其事。《乐府诗集。卷八五。杂歌谣辞三。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2)唐石城人。善于歌谣。《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國語辭典》:忧葵(憂葵)  拼音:yōu kuí
比喻女子担忧国事。参见「鲁女忧葵」条。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分類:鲁国女子
《漢語大詞典》:千骑(千騎)
(1).形容人马很多。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南朝 梁简文帝 《採菊篇》诗:“东方千骑从驪驹,更不下山逢故夫。” 宋 王安石 《西帅》诗:“一丸岂虑封 函谷 ,千骑无由饮 渭桥 。”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儘自詡东方千骑,夫壻与人殊。”
(2). 唐 武官名。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 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 武后 改百骑曰千骑, 睿宗 又改千骑曰万骑。”参阅通典·职官十
《漢語大詞典》:东方千骑(東方千騎)
(1).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餘骑,夫壻居上头。”本为诗中女主人公 罗敷 夸其夫婿显贵出众之词,后因以“东方千骑”、“东方骑”指代新婿。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菊篇》:“东方千骑从驪驹,岂不下山逢故夫。”
(2).泛指身分煊赫者。 唐 白居易 《洛下闲游》诗:“曾在东方千骑上,至今躞蹀马头高。”
《國語辭典》:罗敷(羅敷)  拼音:luó fū
人名。战国时赵王家令王仁妻。邯郸人,姓秦,采桑陌上,使君见而悦之,欲夺为妾,罗敷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后比喻传统文化中貌美而有品德的女子。唐。李白 子夜吴歌。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不比那秦氏罗敷,单说得他一会儿夫婿的谎。」
《國語辭典》:秋胡  拼音:qiū hú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人。新婚不久即赴陈国,五年后才回家,归途中调戏路旁采桑女。抵家后,母亲唤其妻出来相见,妻见丈夫竟是路上所遇的轻薄男子,羞愤投河而死。
分類:秋胡五年
《漢語大詞典》:秋胡妇(秋胡婦)
秋胡 之妻。诗文中常用以为节义烈女的典型。 唐 李白 《湖边采莲妇》诗:“愿学 秋胡 妇,贞心比古松。”参见“ 秋胡 ”。
《國語辭典》:秋胡  拼音:qiū hú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人。新婚不久即赴陈国,五年后才回家,归途中调戏路旁采桑女。抵家后,母亲唤其妻出来相见,妻见丈夫竟是路上所遇的轻薄男子,羞愤投河而死。
分類:秋胡五年
《國語辭典》:糟糠  拼音:zāo kāng
1.糟,酒滓。糠,谷皮。糟糠比喻粗食。《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
2.比喻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参见「糟糠之妻」条。《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只为『团头』号不香,忍因得意弃糟糠。」《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你如今有此等名姬相交,何必还顾此糟糠之质?」
《國語辭典》:冯妇(馮婦)  拼音:féng fù
人名。春秋晋人。善搏虎,改行后又重操旧业。后遂称勇猛或凶狠的人为「冯妇」。宋。黄庭坚〈乙未移舟出〉诗:「刘郎弓石八,猛气厌冯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