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71,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三从
妇顺
枣栗
后夫
坐月
掷果
徐娘
红棉
石榴裙
芳泽
蛾绿
容车
儿夫
针楼
金蝉
《國語辭典》:三从(三從)  拼音:sān cóng
旧礼教中妇女应遵守的从父、从夫、从子三个规范。《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漢語大詞典》:妇顺(婦順)
谓妇女顺从孝敬之美德。礼记·昏义:“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妇顺者,顺於舅姑,和於室人,而后当於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 孔颖达 疏:“明妇顺也者,言所以特豚馈者,显明其为妇之孝顺也。” 清 钱谦益 《南京通政司通政使林学曾妻陈氏制》:“兹仍赠为淑人,用以昭妇顺之报,不独慰夫子之心。”
《漢語大詞典》:枣栗(棗栗)
(1).枣树与栗树。亦指枣子与栗子。战国策·燕策一:“南有 碣石 、 雁门 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於民,此所谓天府也。”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既至 安邑 ,御服穿敝,惟以枣栗为食。”
(2).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仪礼·士昏礼:“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 贾公彦 疏:“枣栗,取其早自谨敬。”国语·鲁语上:“夫妇贄不过枣栗,以告虔也。” 韦昭 注:“枣,取蚤起,栗,取敬肃。”
《國語辭典》:后夫(後夫)  拼音:hòu fū
1.后到的人。《易经。比卦》:「不宁方来,后夫凶。」
2.妇女再嫁的丈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
《漢語大詞典》:坐月
(1).坐于月下。 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诗:“坐月观寳书,拂霜弄瑶軫。” 清 阮元 有《坐月坛坐月》诗。
(2).妇女产后一月内休息调养。 毛泽东 《才溪乡调查》:“病的,放哨的,在合作社工作出外办货的,女子坐月的,共约百分之二十没有到。”亦称“ 坐月子 ”。《西游记》第五三回:“哥哥,洗不得澡。坐月子的人弄了水浆致病。”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三:“家里媳妇坐月子,明儿不亮天,自己得起来做饭。”
《國語辭典》:掷果(擲果)  拼音:zhí guǒ
1.扔投果实。如:「动物园里禁止游客掷果喂食动物。」
2.晋代潘岳姿仪俊美,每出门时,洛阳妇女争著把果子掷到他的车上,皆满车而归。参见「潘郎车满」条。用以形容男子貌美俊俏,受女性爱慕。《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何郎俊俏颜如粉,荀令风流坐有香。若与潘生同过市,不知掷果向谁傍?」《聊斋志异。卷一○。胭脂》:「遂其掷果之心,亦风流之雅事。」
《國語辭典》:掷果潘安(擲果潘安)  拼音:zhí guǒ pān ān
晋代潘岳姿仪俊美,每出门时,洛阳妇女争著把果子掷到他的车上,皆满车而归。参见「潘郎车满」条。后用以形容貌美俊俏,受女性爱慕的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元。陈克明〈粉蝶儿。画阁萧疏套。上小楼〉曲:「那里也画眉张敞?掷果潘安?傅粉平叔?」
《國語辭典》:徐娘  拼音:xú niáng
1.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无容质,年老犹与帝左右暨季江私通。见《南史。卷一二。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
2.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宋。吕胜己〈鹧鸪天。日日楼心与画眉〉词:「徐娘怪我今疏懒,不及卢郎年少时。」《花月痕》第四三回:「徐娘虽老,丰韵犹存,竟会想出这个令来。」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國語辭典》:红棉(紅棉)  拼音:hóng mián
木棉的别名。参见「木棉」条。
《國語辭典》:石榴裙  拼音:shí liú qún
红色的裙子。泛指妇女的裙子。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风捲蒲萄带,日照石榴裙。」唐。武则天 如意娘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國語辭典》:芳泽(芳澤)  拼音:fāng zé
1.比喻美德。语本《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妇女用以润发的香油。后泛指妇女的香气。《列子。周穆王》:「施芳泽,正蛾眉。」《聊斋志异。卷二。阿宝》:「得近芳泽,于愿已足。」
《國語辭典》:蛾绿(蛾綠)  拼音:é lù
1.古时女子以黛色画眉,称为「蛾绿」。也作「蛾翠」。
2.用以比喻颜色碧润的山。唐。李贺〈兰香神女庙〉诗:「幽篁画新粉,蛾绿横晓门。」
《國語辭典》:容车(容車)  拼音:róng jū
1.送葬时,载运死者生前衣冠、画像的车。《史记。卷五。秦本纪》:「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后汉书。卷二○。祭遵传》:「朱轮容车,介士军陈送葬,谥曰成侯。」
2.旧时妇女所乘坐的小车。车盖有帷裳,以遮蔽容貌。见汉。刘熙《释名。释车》。
《國語辭典》:儿夫(兒夫)  拼音:ér fū
称谓。妇人称自己的丈夫。《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五出》:「喜到宸京,涉山川万般愁闷。儿夫见免萦奴方寸,未知是何处深藏见在身?」《刘知远诸宫调。第二》:「三娘又怎知,与儿夫何日相遇?」
《漢語大詞典》:针楼(針樓)
西京杂记卷一:“ 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 ,俱以习之。”太平御览卷八三○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齐武 起 曾城观 ,七月七日宫人登之穿针,世谓穿针楼。”后以“针楼”谓妇女所居之楼。 唐 沈佺期 《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唐 陈元初 《忆长安·七月》诗:“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
分類:妇女所居
《漢語大詞典》:金蝉(金蟬)
(1). 汉 侍中、中常侍冠饰。金取坚刚,蝉取居高饮洁。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剑履殊礼表》:“金蝉緑綬,未能蔼其采。”北史·魏任城王云传:“ 高祖 、 世宗 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於象珥,极鼲貂於鬢髮。”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居玉鉉,拥金蝉。”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
(2).古代妇女所用金色蝉形的贴面饰物。 唐 李贺 《屏风曲》:“团迴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 前蜀 薛昭蕴 《小重山》词:“金蝉坠,鸞镜掩休妆。”
(3).蝉的美称。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男妆避选》:“衣妆改换,脱壳效金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