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71,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鸣金
冠子
簪珥
翠螺
秋扇
弓鞋
凤钗
花冠
裙钗
浓艳
射生
婆婆
内舍
绿鬟
室人
《國語辭典》:鸣金(鳴金)  拼音:míng jīn
敲锣。古代一般多用于战阵中进兵或收兵的信号。《薛仁贵征辽事略》:「再战数合,敲得力怯,帝令鸣金归阵。」《三国演义》第九回:「效彭越挠楚之法,鸣金进兵,擂鼓收兵。」
《漢語大詞典》:冠子
(1).给儿子行加冠礼。礼记·杂记下:“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梁书·贺琛传:“时皇太子议,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女。”
(2).成年的男子。《韩诗外传》卷七:“冠子不詈,髦子不笞,听其微諫,无令忧之。此为人父之道也。”
《國語辭典》:簪珥  拼音:zān ěr
发簪与耳饰,皆妇女首饰。《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脱簪珥叩头。」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
《漢語大詞典》:翠螺
(1).指妇女的发髻。 宋 周紫芝 《鹧鸪天》词:“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翠螺青黛,絳仙慵画眉嫵!”
(2).用以喻山峦的形状。 清 陈维嵩 《绕佛阁·由剑池循石磴上复折而下至小武当有奇石纵横林立》词:“旷望 邓尉 ,支硎翠螺滴。”
(3).一种用翡翠嵌镶的首饰。 清 黄遵宪 《都踊歌》:“貽我釵鸞兮餽我翠螺,荷荷!”
《國語辭典》:秋扇  拼音:qiū shàn
1.秋天的小圆扇。南朝梁。元帝〈钟山飞流寺碑〉:「月如秋扇,花疑春雪。」唐。刘禹锡〈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秋扇一离手,流尘蔽霜纨。」
2.入秋天凉,遭弃置不用的团扇。文学作品中比喻不再年轻貌美而遭受冷落的女子。参见「秋扇见捐」条。南朝梁。刘孝绰 班婕妤怨诗:「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唐。蒋防《霍小玉传》:「但虑一旦色衰,思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后亦用于比喻过时失去效用的事物。金。段克己〈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纷纷世无真是非,弃置从渠若秋扇。」元。张宪〈我有〉诗二首之二:「中途偶弃置,竟践秋扇辙。」
《國語辭典》:弓鞋  拼音:gōng xié
本指弯底的鞋子。后用来泛指缠足妇女所穿的小脚鞋子。《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聘娘只得披绣袄,倒靸弓鞋,走出房门外。」
《國語辭典》:凤钗(鳳釵)  拼音:fèng chāi
古代妇女高贵的头饰,有挽髻和美化仪容双重用途。最初的时候,秦始皇命人用金银制成凤形钗头,用玳瑁为钗身,称为「凤钗」,作为宫人的头饰。后来,历代的风俗,也多用凤钗作为贵妇人的首饰。但形状随自己的意思,没有一定的造形。
《國語辭典》:花冠  拼音:huā guān
1.花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朵花所有的花瓣的总称。
2.装饰华丽的帽子。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國語辭典》:裙钗(裙釵)  拼音:qún chāi
裙子和头钗,皆为妇女的服饰。故用为妇女的代称。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我虽是个妇女身,我虽是个裙钗辈。」《红楼梦》第一回:「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
分類:妇女
《國語辭典》:浓艳(濃豔)  拼音:nóng yàn
华丽鲜艳。如:「她一反常态的浓艳妆扮果然在会场引起一阵骚动。」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陈半山喜串风月之剧》:「喜串风月之剧,脂粉满面,衣极浓艳。每登场,辄栩栩自得,观者无不掩口,而半山恬不为怪。」
《國語辭典》:射生  拼音:shè shēng
1.射取生物。《董西厢》卷八:「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
2.善于射猎的人,为射生手的简称。《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诏趣诣省视事,百官往庆,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
《國語辭典》:婆婆  拼音:pó po
1.尊称年老的妇女。宋。王巩《闻见近录。慈圣光献皇后养女范观音》:「温成养母贾氏,宫中谓之贾婆婆。」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兀那婆婆,你为甚么树上拴著这条套绳子,要寻自缢?你说一遍,我试听咱。」
2.妻子称丈夫的母亲。《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媳妇虽是话儿多,自有丈夫与婆婆。」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
3.祖母的俗称。
4.大陆地区喻领导机构或干部。
《漢語大詞典》:内舍
(1).内室。史记·李斯列传:“使者至,发书, 扶苏 泣,入内舍,欲自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家无妇女,即馆客於内舍。”
(2).古代妇女居于内室,因借指妻子、女眷。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唐 李贺 《秦宫》诗序:“ 汉 人 秦宫 ,将军 梁冀 之嬖奴也。 秦宫 得宠内舍,故以骄名。”
(3). 宋 代太学三舍之一。初学者入外舍,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升上舍。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内舍:“入上庠中学者,皆外舍生……如公试中等,即依例陛补内舍。”宋史·选举志三:“及三舍法行,则太学始定置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
《漢語大詞典》:绿鬟
乌黑发亮的发髻。泛指妇女美丽的头发。 唐 白居易 《闺妇》诗:“斜凭绣牀愁不动,红綃带缓緑鬟低。” 宋 苏轼 《浣溪沙·春情》词:“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緑鬟倾?” 清 陈维嵩 《解语花·咏美人捧茶和王元美韵》词:“乳花银蕊,烟裊上,緑鬟千缕。”
《國語辭典》:室人  拼音:shì rén
1.家人。《诗经。邶风。北门》:「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2.妻妾的通称。《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聊斋志异。卷一。画皮》:「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
3.称丈夫的姊妹和妯娌。《礼记。昏义》:「妇顺者,顺于姑舅,和于室人。」
4.宋代命妇的封号,后改为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