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半朝銮驾(半朝銮驾)  拼音:bàn cháo luán jià
形容妇人缠得不大不小的脚。《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下面虽然不是三寸金莲,却也不是半朝銮驾。」
《国语辞典》:油碧幢  拼音:yóu bì chuáng
1.碧绿色的油布帐幕,古代军中常用。
2.古代加在车盖上的装饰,为贵妇人所用。
《国语辞典》:啄针儿(啄针儿)  拼音:zhuó zhēn ér
簪子,妇人头饰之一。《金瓶梅》第一二回:「应伯爵推斗桂姐亲嘴,把头上金啄针儿戏了。」
《国语辞典》:林投姐  拼音:lín tóu jiě
台湾民间传说的人物。叙述一名痴心妇人,因丈夫负心离弃,气愤地在林投树上自尽,死后冤魂常出没于林投树丛,故称为「林投姐」。
《国语辞典》:养汉精(养汉精)  拼音:yǎng hàn jīng
骂人的话。养汉,妇女和他人私通。「养汉精」旧时指与人私通的妇人。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你这个养汉精,假撇清,你道是没奸夫,抵死来瞒定。」
《国语辞典》:亲奶奶(亲奶奶)  拼音:qìng nǎi nai
称谓。两姻家子侄辈对长两辈妇人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否妇(否婦)
谓无知的妇人。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虑。”
分類:无知妇人
《漢語大詞典》:诰命夫人(誥命夫人)
受有朝廷封号的贵妇人。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所以生平止得一女,不愿他做誥命夫人,但求为富室院君而已。”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方纔老爹説的,他是个誥命夫人,到家请会画的替他追个像,把凤冠补服画起来。”亦省称“ 誥命人 ”。京剧《平王纳媳斩伍奢》第十五场:“ 鄢氏 (唱):寂寞深闺诰命人,岂可虚度误青春。”
《漢語大詞典》:都肤(都膚)
药膏名。传说可用以接骨,妇人亦用以傅面,令颜色美丽,故称。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却火锥:“拾遗记: 武帝 以金弹弹鸟,碎其白光琉璃鞍。 李少君 取续膏和豨膏接之,映日而视,初无损处,续膏一名都肤,形色如樱桃,言出於 鞠陵 之东,以其能接人骨,故以为名。妇人傅之,颜色都丽,故又曰都肤也。”
分類:药膏妇人
《漢語大詞典》:黑妆(黑粧)
古代妇人以杉木灰研末抹其额,或饰眉。 明 张萱 疑耀卷三:“ 周静帝 时,禁天下妇人不得用粉黛,令宫人皆黄眉黑粧。黑粧即黛,今妇人以杉木灰研末抹额,即其制也……一説,黑粧亦以饰眉, 汉 给宫人螺子黛,故云黛眉。”
《漢語大詞典》:河山之德
《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陆德明 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妻郑氏追封楚国夫人》:“敕:诗人之义,君之夫人有委蛇之行,河山之德,然后在尊位,备盛服,从其夫荣,可以为称。”
《國語辭典》:搀扶婆(攙扶婆)  拼音:chān fú pó
婚礼中搀扶新娘的妇人。
《漢語大詞典》:刁妇(刁婦)
泼妇;恶妇人。《中国法制报》1984.6.4:“这个目无法纪的刁妇丧尽天良,太狠毒了。”
分類:泼妇妇人
《漢語大詞典》:晨妇(晨婦)
谓妇人干政。汉书·外戚传下·班倢伃:“悲晨妇之作戒兮,哀 襃 阎 之为邮。”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云‘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喻妇人无男事也。”参阅“晨牝”。
分類:妇人
《國語辭典》:婆婆妈妈(婆婆媽媽)  拼音:pó pó mā ma
形容一个人拿不起,放不下,做事不乾脆。《红楼梦》第七七回:「我待不说,又掌不住,你太也婆婆妈妈的了。」《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大家因他养的肥胖,做起事来又有些婆婆妈妈的腔调,所以大家就送他一个表号,叫他做黄胖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