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声(遺聲)
(1).指过去留下的乐曲。礼记·乐记:“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一:“ 齐 都无遗声, 桐乡 有餘謡。”宋史·乐志十七:“此谱,相传即 开元 遗声也。”
(2).犹馀音。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而此孺子遗声抑扬,不可胜穷,优游转化,餘弄未尽。” 南朝 宋 鲍照 《乐府·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宋 苏轼 《张安道见示近诗》:“云见 浮丘伯 ,吹簫明月岑。遗声落 淮 泗 ,蛟鼉为悲吟。”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四出:“人人侧耳,尽息喧嚣,真个是遗声振木,游响停云。”
(3).泛指留下声音。 金 元好问 《秋望赋》:“菊鲜鲜而散花,雁杳杳而遗声。”
(4).谓留下好名声。 三国 魏 曹植 《任城王诔》:“王虽薨徂,功著丹青。人谁不没,贵有遗声。”《宋书·颜延之传》:“若不能遗声,欲人出己,知柄在虚求,不可校得。”
《漢語大詞典》:嘉号(嘉號)
美名;好名声。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孝行成於内而嘉号布於外。”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仰酒旗之景曜,协嘉号於天辰。”
《漢語大詞典》:广誉(廣譽)
到处皆知的好名声。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韩非子·说疑:“主有明名广誉於国,而身不难受壑谷鬴洧之卑。” 三国 魏 邯郸淳 《后汉鸿胪陈君碑》:“是以令问广誉,塞于天渊。”
《漢語大詞典》:闻誉(聞譽)
听到美名。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郡侯闻誉亲邀得,乡老知名不放还。”
语本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后因以“闻誉”指到处皆知的好名声。 明 宋濂 《送吕仲善使北平采史序》:“ 仲善 姓 吕 氏, 章贡 人。有学有文,其闻誉盖翕然云。” 清 刘大櫆 《郑节母传》:“家虽贫而闻誉流于乡族。”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其必不欲循例奉公,碌碌苟且,蹈巧宦之陋习,损海外之闻誉。”
《漢語大詞典》:流徽
(1).琴的别称。 南朝 梁 张率 《相逢行》:“堂上抚流徽,雷罇朝夕施。”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音乐·琴:“初学记:‘堂上抚流徽。’按:流徽,谓琴也。”
(2).流传的好名声。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流徽未湮,思追芳躅。”
《漢語大詞典》:取誉(取譽)
博取称赞或好名声。 唐 杜甫 《绝句》之四:“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漢語大詞典》:名根
指好名的根性。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七十后即一切名根繫念,尽与勅断,以保天年可也。”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诗:“名根缚枯寂,慧业障烦搅。”
分類:好名根性
《漢語大詞典》:令称(令稱)
(1).美好的名称、称号。汉书·王莽传下:“以 直道侯 王涉 为卫将军。 涉 者, 曲阳侯 根 子也。 根 , 成帝 世为大司马,荐 莽 自代; 莽 恩之,以为 曲阳 非令称,乃追謚 根 曰 直道让公 , 涉 嗣其爵。” 颜师古 注:“令,善也。 曲阳 之名,非善称也。”
(2).好名声。艺文类聚卷三七引 三国 魏 桓范 《荐管宁表》:“窃见 东莞 管寧 ,束脩著行,少有令称,州閭之名。” 唐 白居易 《杨景复可检校膳部员外郎六人同制》:“ 景復 稟训祗命,颇著令称,故因满岁,特假臺郎。”
《漢語大詞典》:治名
(1).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好名声。汉书·尹翁归传:“ 翁归 三子皆为郡守。少子 岑 歷位九卿,至后将军。而 閎孺 亦至 广陵 相,有治名。”三国志·魏志·温恢传:“ 汝南 孟建 为 凉州 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
(2).谓谋求虚名。三国志·魏志·诸葛亮传论“ 诸葛亮 之为相也” 裴松之 注引《袁子》:“ 亮 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者也。”
《漢語大詞典》:博名
获取好名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禁卫·昼夜用刑:“史谓 以尚 探知上无杀 瑞 意,故上此疏钓奇博名。”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人以为极缓事,不知 安石 文章、气节,俱借此物以博名。”
《漢語大詞典》:慕声(慕聲)
希望自己有好名声。汉书·叙传下:“ 魏其 翩翩,好节慕声。 灌夫 矜勇, 武安 骄盈,凶德相挻,旤败用成。”
《漢語大詞典》:理称(理稱)
善于办事的好名声。世说新语·文学“ 裴散骑 娶 王太尉 女” 刘孝标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 遐 ( 裴遐 )少有理称,辟司空掾散骑郎。”
《漢語大詞典》:明誉(明譽)
美誉;好名声。大戴礼记·主言:“天下之士説,则天下之明誉兴。”
《漢語大詞典》:洁誉(潔譽)
犹言好名声。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华阳洞小儿化为龙》:“ 茅山 隐士 吴绰 ,素擅洁誉。”
分類:好名名声
《國語辭典》:万古流芳(萬古流芳)  拼音:wàn gǔ liú fāng
好名声永远流传。用以颂扬人的德行。元。无名氏《延安府》第四折:「汉廷汲黯忠,唐室魏徵良。见如今千载名扬,万古流芳。」也作「万古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