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奏状
上奏
条奏
奏报
奏裁
执奏
书奏
奏御
奏言
节奏
奏最
金奏
奏上
朝奏
奏荐
《漢語大詞典》:奏状(奏狀)
犹奏章。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熙河之师》:“ 高若訥 作中丞,与小黄门同监修祭器,遂同书奏状,议者非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书,曰奏剳,曰奏状,曰奏议。恐其漏泄,俱封囊以进,故谓之封事。臣告君之辞也。” 清 恽敬 《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易矣而实难。”
分類:奏状奏章
《漢語大詞典》:上奏
向君主进言,上书。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建 已有成奏在其怀,遂上奏以闻。” 宋 司马光 《辞修起居注第五状》:“臣四曾上奏,乞更择人。”
《國語辭典》:条奏(條奏)  拼音:tiáo zòu
逐条上奏。《汉书。卷九。元帝纪》:「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清史稿。卷一○。高宗本纪》:「准本年新进士条奏地方利弊。」
《漢語大詞典》:奏报(奏報)
以书面向帝王报告。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恰好一日 山东 巡抚奏报该省学政因病出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二节:“一一二九年, 金泰州路 都统又奏报, 大石 在发展势力。”
《漢語大詞典》:奏裁
奏请裁决。新唐书·百官志三:“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大事奏裁,小事专达。”
分類:奏请裁决
《漢語大詞典》:执奏(執奏)
持章表上奏君主。晋书·贾谧传:“ 謐 重执奏 戎 华 之议,事遂施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詔:‘内降指挥、百司执奏毋輒行;敢因缘干请者,諫官、御史察举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曹锡寳 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諍臣。”
《漢語大詞典》:书奏(書奏)
指书简、奏章等。史记·儒林列传:“ 宽 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於文,口不能发明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书奏箴铭,生於春秋者也。” 王利器 集解:“文心雕龙·书记篇:‘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牘,取象於《夬》,贵在明决而已。’又《奏启》篇:‘奏者,进也,言敷於下,情进於上也。’” 唐 元稹 《刘君墓志铭》:“凡 乌 之战阵、谋取、案牘、书奏之事,皆咨之。” 宋 曾巩 《〈类要〉序》:“其在朝廷五十餘年,常以文学谋议为任,所为赋颂、铭碑、制詔、册命、书奏、议论之文传天下。”
《漢語大詞典》:奏御
上奏帝王。汉书·霍光传:“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 光 ,然后奏御天子。”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事毕奏御,赐葛布各有差。”
分類:上奏帝王
《漢語大詞典》:奏言
向皇帝陈述。汉书·魏相传:“御史大夫 朝错 时为太子家令,奏言其状。”东观汉记·明帝纪:“ 长水 校尉 樊鯈 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
分類:陈述帝王
《國語辭典》:节奏(節奏)  拼音:jié zòu
1.指一种以一定速度快慢的节拍,由规律的强弱、长短所组成。rhythm 中译名。
2.比喻有规律的进程。如:「生活有了节奏,就不会再觉得生命空虚了。」
《漢語大詞典》:奏最
考绩列为优等,以此向朝廷上报。 唐 苏颋 《赠彭州权别驾》诗:“莫愴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五出:“朕嘉悦其奇,且念伊三载奏最,可封夫人。”
《國語辭典》:金奏  拼音:jīn zòu
击钟镈作为奏乐的节拍。《周礼。春官。钟师》:「凡祭祀奏缦乐,钟师掌金奏。」汉。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镈。」《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漢語大詞典》:奏上
(1).奏陈天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復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詔。”
(2).呈上奏章。京剧《二进宫》:“臣七月十三,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漢語大詞典》:朝奏
犹朝觐,朝见。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礼讌及年暇,朝奏因岁通。”
分類:朝觐朝见
《漢語大詞典》:奏荐(奏薦)
(1).犹奏荫。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其两大省等官,既奏得子充京官,明异於庶僚,大示区别,復更每岁奏荐,积成冗官。”宋史·选举志五:“ 淳化 改元恩,文班中书舍人、武班大将军以上,并许廕补;如遇转品,许更荫一子,由是奏荐之恩始广。”
(2).上奏朝廷,荐举官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先锋将 康延孝 自以为功大,应得重赏, 郭崇韬 却奏荐亲信将 董璋 为 东川 节度使, 康延孝 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