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表  拼音:yī biǎo
1.一个标志。《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墨子。备城门》:「若以瓦为坎,城上千步一表。」
2.一通奏疏。宋。陆游 书愤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国演义》第八二回:「咨曰:『主公可作一表,某愿为使,往见魏帝曹丕,陈说利害,使袭汉中,则蜀兵自危矣。』」
3.人的容貌、仪态。如:「一表人才」。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三折:「赴佳期去。对著月色,照著水影,是一表好人物。」《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须,堂堂一表。」
4.略为述说。如:「这篇文宜深入解说,不宜一表而过。」
《漢語大詞典》:答诏(答詔)
皇帝回答臣下奏疏的诏书。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奏疏諫,请薄其葬,有答詔优奬。”
《漢語大詞典》:文奏
官府文书。《文选·谢朓〈京路夜发〉诗》:“文奏方盈前,怀人去心赏。” 张铣 注:“文奏,谓官簿书。”亦指奏疏。 三国 魏 曹植 《圣皇篇》:“侍臣省文奏,陛下体仁慈。”《隋书·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倾心翘足,誓告於我,日月以冀,文奏相寻。”
《國語辭典》:急变(急變)  拼音:jí biàn
非常的变故。《汉书。卷六六。车千秋传》:「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漢語大詞典》:疏稿
亦作“ 疏稾 ”。 奏疏的草稿。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沈鍊 ﹞就枕头上思想疏稿,想到天明,有了,起来焚香盥手,写就表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呀!呀!了不得,就是参咱们的疏稿。这疏内数出咱七大罪,叫圣上立赐处分,好恨人也。”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 李公 遂以此事付我两人,先为 郭公 草详,继为 李公 草疏稾。”
分類:奏疏草稿
《漢語大詞典》:辨疏
辩白的奏疏。辨,通“ 辩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 海 之再出也,年力已惫,渐不及抚南畿时,诸辨疏亦稍馁荏,次年遂卒於位。”
分類:辩白奏疏
《漢語大詞典》:凤诺(鳳諾)
凤尾诺。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暇日独处见寄》:“知君满篋前朝事,凤诺龙奴借与窥。”按,此指国家史馆内所藏的御批奏疏。
《漢語大詞典》:论草(論草)
有所论议的奏疏。 元 王恽 《送周录事干臣任满赴都》诗:“匣劒莫将尘自翳,諫章论草要新文。”
分類:论议奏疏
《漢語大詞典》:拜发(拜發)
誊好奏疏,供在案上,焚香叩拜后发出。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却説那 河 臺一面委员摘去 安老爷 的印信,一面拜发摺子,由马上飞递而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凝思片刻,他低下头来,看看 郑崇俭 拜发奏疏的日期,计算一下。”
《漢語大詞典》:拟疏(擬疏)
奏疏的草稿。《花月痕》第四六回:“我略瞧两篇拟疏,一是请裁汰……一是请罢废。”
分類:奏疏草稿
《漢語大詞典》:血疏
封建时代,为向皇帝申诉而刺血写成的奏疏。 清 黄宗羲 《明周端孝先生血疏跋》:“ 佩兄 出血疏贴黄读之,血光尚与灯影相射。” 清 梁章钜 《明周端孝先生血疏跋》:“五人墓头血成碧,血疏更作黄金色。”
《漢語大詞典》:诏疏(詔疏)
诏书和奏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 陈寿 之《志》何取焉! 汉 实有《纪》,其体如《传》;条章不为也,詔疏不为《志》也。”
分類:诏书奏疏
《国语辞典》:论贵粟疏(论贵粟疏)  拼音:lùn guì sù shù
文章名。汉代晁错撰,是上文帝的奏疏。时商贾富贵奢侈、兼并土地;农民则生活困苦、流离失所。故疏中倡言重农贵粟、入粟得以拜爵免罪,以求国富民立。
《漢語大詞典》:密揭
(1).秘密的奏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亲书奏章:“近年故相 王锡爵 密揭,亦其幼孙所写,故窃啟者不敢私易,得以初稿达御前。”
(2).秘密的文告。 清 毛祥麟 《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时 蓝守 回郡,统兵将至 上海 ,先有密揭入城,贼见之狂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