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拜纳(拜納)
(1).亦作“ 拜内 ”。奉献;敬缴。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於王,惟王才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聪 曰:‘常住钱不敢私贷。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取下五十索。 聪 曰:‘几日见还?’生指期拜纳。”《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孔明 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是行路的,错过了宿头,要借老爹这里住一夜,明早拜纳房金。”
(2).接受的敬词。 郭沫若 《集外·批评--欣赏--检察》:“‘盛气的指摘’只要指摘得在理,在宽容为怀的作家,我认为是应当拜纳。”
《國語辭典》:归福(歸福)  拼音:guī fú
1.献上祭祀时所用的牲肉。《国语。晋语二》:「今夕君梦齐姜,必速祠而归福。」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七。晋献骊姬》:「申生祭于曲沃,归福于绛。」
2.祈祷福报。《史记。卷一○。孝文本纪》:「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
《漢語大詞典》:献歌(獻歌)
奉献表示颂赞等的诗赋。后汉书·章帝纪赞:“儒馆献歌,戎亭虚候。” 李贤 注:“献歌,谓 崔駰 游太学时上《四巡》等颂。”晋书·苻洪苻登等载记论:“因止马而献歌,託栖鸞以成颂。”
《漢語大詞典》:侍药(侍藥)
奉献汤药。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刘氏冤报》:“﹝ 刘 ﹞失妇道,与一僧宣淫于家。姑见而责之, 刘 恚且惧。会姑病,不侍药,幸其死。”
分類:奉献汤药
《漢語大詞典》:奉盛
奉献盛于器中的黍稷等祭品。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漢語大詞典》:馈献(饋獻,餽獻)
(1).献熟食。古祭祀之礼。周礼·春官·司尊彝:“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 郑玄 注:“馈献,谓荐孰时,后於是荐馈食之豆籩。”
(2).奉送礼物。礼记·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周公礼乐:“其(指 蔡京 )生日,天下郡国,皆有馈献,号‘太师生辰纲’,富侈可知也。”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幕议》:“他若絶馈献,葺学宫……都是 孙先生 文笔敷宣,便觉词严义正。”
餽獻:赠送奉献。餽,通“ 馈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薛嗣昌 善交中贵人,每有餽献,常备四副,如锦椅背坐子之类,必以四十副为率。”
《漢語大詞典》:献享(獻享)
(1).奉献酒食等以示犒劳。汉书·高帝纪上:“ 秦 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
(2).奉献供品祭祀。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坟庙堙圮……公奏因其所在,岁度僧、道士各一人,收其田租为岁时献享营缮之费。”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既改制金石,则丝、竹、匏、土、革、木亦当更治,以备献享。”
《漢語大詞典》:献供(獻供)
(1).奉献供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王公献供,信士屈体。”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提河 献供之旅, 王城 列众之端。”《剪灯馀话·听经猿记》:“此五方龙王献供,以济匱乏,可名此山曰 龙济 ,寺曰 清凉 。”红楼梦第二八回:“﹝贵妃﹞叫在 清虚观 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戯献供。”
(2).指供品。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有人敬神, 老宋 可以吃上一份献供。”
《漢語大詞典》:跪献(跪獻)
下跪奉献。 唐 白居易 《拣贡橘书情》诗:“疎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分類:下跪奉献
《國語辭典》:撒花  拼音:sǎ huā
1.无故索得的钱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三○。银锭字号》:「大兵平宋,回至扬州。丞相伯颜号令搜检将士行李,所得撒花银子,销铸作锭。」也称为「撒花钱」。
2.以错落的花朵为装饰的图样。《红楼梦》第八二回:「开了套间门出来,仍旧带上门,放下撒花软帘。」
3.一种草书体。因其奇邪不楷正如花形,故称为「撒花」。《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捉季布传文》:「上下撒花波对当,行间铺锦草和真。」
《漢語大詞典》:交委
奉献,给予。晏子春秋·杂上十八:“诸侯相见,交让,争处其卑,礼之文也;交委多,争受少,行之实也。”
分類:奉献给予
《漢語大詞典》:献豕(獻豕)
《后汉书·朱浮传》:“往时 辽东 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 河东 ,见羣豕皆白,懐慙而还。”后因以“献豕”表示奉献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称奇。 唐 黄滔 《谢试官启》:“徒以献豕辞 辽 ,賫花躬 魏 。税驾而旋同饮鳖,操弧而果异丽龟。” 唐 无名氏 《四灵赋》:“ 辽东 献豕,又何足数? 越裳 贡雉,失其所夸。”
《漢語大詞典》:致胙
(1).古时天子祭祀后,将祭肉赏赐诸侯,以示礼遇。国语·齐语:“ 葵丘 之会,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 ,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 ,使 孔 致胙。’” 韦昭 注:“胙,祭肉也。”史记·商君列传:“居五年, 秦 人富强,天子致胙於 孝公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奉 汉帝 为 山阳公 ……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於太庙,致胙。”
(2).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国语·鲁语上“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 韦昭 注引 贾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谓之致胙。”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 唐 贾公彦 疏:“今彼虽据诸侯礼,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归胙於王’也。”参见“ 致福 ”。
《漢語大詞典》:致福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 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漢語大詞典》:奉供
谓奉献贡品。 汉 陆贾 新语·无为:“ 周公 制作礼乐……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
分類:奉献贡品
《漢語大詞典》:礼献(禮獻)
以礼奉献之物。隋书·音乐志上:“神宫肃肃,天仪穆穆。礼献既同,膺此釐福。”新唐书·郑馀庆传:“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閲之。”
分類: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