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头钱(頭錢)  拼音:tóu qián
1.聚赌抽头所得的钱。《儒林外史》第一九回:「知道三老爹到家几日了,送几个头钱来与老爹接风。」《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纵然不能赢钱,弄他们两个头钱,贴补贴补候补之用,也是好的。」也称为「头子钱」、「头儿钱」。
2.用作赌具的铜钱。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我去那新红盒子内,拿著这常占胜不占输,只愁富不愁穷,明丢丢的几个头钱问。」《水浒传》第三八回:「当时李逵慌忙跑出城外小张乙赌房里来,便去场上,将这十两银子撇在地下,叫道:『把头钱过来,我博。』」
《國語辭典》:杖头钱(杖頭錢)  拼音:zhàng tóu qián
晋朝阮修常将铜钱挂在手杖顶端,手扶拐杖,步行至酒店,即以铜钱买酒畅饮。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故后世以杖头钱代指沽酒的钱。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之一:「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浮生六记。卷二。閒情记趣》:「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也称为「杖头」、「杖头资」。
分類:酒钱
《漢語大詞典》:床头钱(牀頭錢)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之五:“且愿得志数相就,牀头恒有沽酒钱。”后因称买酒之钱为“牀头钱”。 唐 岑参 《郡斋南池招杨辚》诗:“閒时耐相访,正有牀头钱。”
《漢語大詞典》:鬼头钱(鬼頭錢)
见“ 鬼脸钱 ”。
《漢語大詞典》:鬼脸钱(鬼臉錢)
亦称“ 鬼头钱 ”。 春秋 战国 时 楚国 的蚁鼻钱中的一种。其形上狭下广,狭处有小孔,面有刻镂。
《漢語大詞典》:贯头钱(貫頭錢)
宋 代交钞纳旧易新所交的贴换钱。 清 法式善 陶庐杂录卷二:“ 绍兴 五年始创抄纸场於寺旁……凡引一界满,纳旧易新,率千文取钱六十四,曰贯头钱。”亦泛指钱钞。 元施惠《幽闺记·诏赘仙郎》:“今日递丝鞭,仙郎肯受,多赠贯头钱。”
分類:换钱钱钞
《漢語大詞典》:印头钱(印頭錢)
即印子钱。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一折:“今日閒暇无事,不免叫掌家出来,与他算些印头钱。”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出:“寻箇州县退下积年书手,与他算计……这是一生受用不尽的,比放印头钱,还有利息哩。”
分類:印子钱
《国语辞典》:保头钱(保头钱)  拼音:bǎo tóu qián
答谢保證人的酬劳。《金瓶梅》第五二回:「你讨保头钱,分与那个一分儿使,也怎的。」也称为「保钱」。
分类:答谢酬劳
《国语辞典》:日头钱(日头钱)  拼音:rì tóu qián
旧时乞丐必须将每日乞讨所得抽取一定的分例,缴给乞丐头,因是逐日缴交,故称为「日头钱」。《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众丐叫化得东西来时,团头要收他日头钱。若是雨雪时,没处叫化,团头却熬些稀粥,养活这夥丐户。」
《漢語大詞典》:本头钱(本頭錢)
本钱。湘剧《醉打山门》:“我的本头钱乃是 五台山 长老借与我的。”亦省作“ 本头 ”。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有两家中农虽然买得起,但也常常说自己穷,打量他们也不敢动这大本头。”
分類:本钱湘剧
《漢語大詞典》:地头钱(地頭錢)
唐 代中叶到 五代 田赋的附加税。见新唐书·食货志一。后亦指官府或地主恶霸强迫人民缴纳的土地税。《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洪宣娇刀砍刘四》:“哼!你一不拜侯,二不交地头钱,我 刘四 今天就是不准你摆档。”
《漢語大詞典》:顶头钱(頂頭錢)
指后任官吏代偿的前任所欠款项。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休提封誥,説将来,教人醋倒。凤头冠,送人穿戴;顶头钱,不见分毫。”参见“ 顶收 ”。
《漢語大詞典》:顶收(頂收)
后任官吏代偿的前任所欠公款。《负曝闲谈》第三回:“可怜他自从做了哨官以来,前任的顶收就去了一百多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