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把头(把頭)  拼音:bǎ tóu
1.把持。宋。刘仁父 踏莎行。不假牵丝词:「不假牵丝,何劳刻木?天然容貌施妆束,把头全仗姓刘人,就中学写秦城筑。」
2.主持人。元。无名氏〈满庭芳。腰如弱柳〉曲:「他别无个接按的把头,除我外又无亲旧。」
3.把持某种行业,并从中剥削的人。《金瓶梅》第五八回:「可又来,贼胆大万杀的奴才!……我知道你在这屋里成了把头。」
《漢語大詞典》:作头(作頭)
领头,带头。 王杏元 《铁笔御史》:“翻风滚雨,又是 李万本 在作头了。”
旧称工匠头目。亦称手工业作坊业主。唐大诏令集·景陵优劳德音:“ 京兆府 及诸州僱斲玄宫石匠及宫寝作头巧儿,虽给庸直,就中辛苦,各赐勋一转。” 宋 苏轼 《与程天侔书》:“差一人捭木匠作头 王皋 ,暂到郊外,令计料数间屋材。”《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六老 ﹞只得出门到 李作头 家去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说“面子”》:“ 沪西 有业木匠大包作头之 罗立鸿 ,为其母出殡。”
《國語辭典》:菊枕  拼音:jú zhěn
用晒乾的菊花塞在布袋中做成的枕头。宋。陆游 老态诗二首之一:「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
《漢語大詞典》:约正(約正)
旧时地方基层组织的头目。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既无约正等人为之稽查,兵役巡逻亦所不及。”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等过了一个星期又无消息,乃又召集四十馀家的农民,并请了该城里的约正和地保、更练等到地主的家里去。”
《漢語大詞典》:鬼王
迷信传说鬼世界之王。又泛指鬼的头目。 清 黄遵宪 《纪事》诗:“或带假面具,或手执长枪,金目戏方相,黑脸画鬼王。”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在薄暮中,十几匹马,站在台下了;戏子扮好了一个鬼王,蓝面鳞纹,手执钢叉,还得有十几名鬼卒,则普通的孩子都可以应募。”
《國語辭典》:车头(車頭)  拼音:chē tóu
1.火车的机车。如:「火车头」。
2.车夫的首领。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自家车头的便是,跟著狄将军,领著这五百衣袄扛车,都被番官抢了。」
《國語辭典》:解头(解頭)  拼音:jiè tóu
1.科举时代,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头。唐。薛用弱〈王维〉:「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一。王维》:「主大奇之,令官婢传教,遂召试官至第,谕之作解头登第。」也称为「解元」。
2.古代押解罪犯的差役头目。如:「粮长解头」。
分類:解元头目
《國語辭典》:解元  拼音:jiè yuán
1.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2.科举时代,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明史。卷七○。选举志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也称为「解头」。
《漢語大詞典》:主奴
(1).仆役的头目。新唐书·李绛传:“﹝ 絳 ﹞出为 华州 刺史。 承璀 田多在部中,主奴扰民, 絳 捕繫之。”
(2).谓尊崇与贬抑。 清 黄宗羲 《范道原诗序》:“至于言诗,则主奴 唐 、 宋 。”
(3).主人与仆人。
《國語辭典》:夫头(夫頭)  拼音:fū tóu
工头。《儿女英雄传》第一一回:「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分類:夫役头目
《國語辭典》:敌酋(敵酋)  拼音:dí qiú
敌方的首领。
《漢語大詞典》:眩疾
头目晕眩之病。后汉书·张閎传:“ 閎 称眩疾不肯乘。”后汉书·姜肱传:“ 肱 卧於幽闇,以被韜面,言感眩疾,不欲出风。”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六·隐逸:“与其感眩疾,孰若长如风。”
分類:头目晕眩
《國語辭典》:押牙  拼音:yā yá
职官名。唐宋时管理仪仗侍卫的小武官。也称为「押衙」。
《國語辭典》:大爷(大爺)  拼音:dà yé
1.兄弟中排行居首者,通称为「大爷」。
2.称有钱有势的人。《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众人又道:『大爷不要败兴,且开怀吃酒,有甚事等我众弟兄与你去解纷。』」
3.旧时奴婢对主人的敬称。《红楼梦》第六回:「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哥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
4.旧时人民对县长的尊称。《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到了堂中,看见家主已醉,到吃一惊道:『大爷已是到了,相公如何先饮得这个模样?』」
《國語辭典》:要目  拼音:yào mù
1.统计纲目。《北史。卷八二。儒林列传下。刘炫》:「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
2.重要的书目。如:「红楼梦研究要目」。
3.重要的项目。如:「文化建设要目」。
《漢語大詞典》:内师(内師)
太子宫中宦官的头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寺人 惠墙伊戾 为太子内师而无宠。” 孔颖达 疏:“内师者,身为寺人之官,公使之监知太子内事,为在内人之长也。” 杨伯峻 注:“内师,盖太子宫内宦官之长,故为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