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地利属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理,失道寡助


《孟子注疏》卷四上〈公孙丑章句下〉~72~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國語辭典》:失道  拼音:shī dào
1.迷路。《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晋文公出亡,箕郑挈壶餐而从,迷而失道,与公相失。」唐。牛僧孺《郭元振》:「夜行,阴晦失道,久而绝远有灯火光,以为人居也。」
2.失去标准,违反正道。晋。潘岳〈西征赋〉:「平失道而来迁,繄二国而是祐。」《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臣谓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因失道。」
《國語辭典》:眼张失道(眼張失道)  拼音:yǎn zhāng shī dào
瞪大眼睛,不知所措。《金瓶梅》第三五回:「春梅推门入去,諕的一个眼张失道的。」
《國語辭典》:眼张失落(眼張失落)  拼音:yǎn zhāng shī luò
瞪大眼睛,找寻失物。《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
《国语辞典》:阴陵失道(阴陵失道)  拼音:yīn líng shī dào
指项羽自垓下败走后,逃至阴陵而迷路的事迹。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漢語大詞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说符合道义者能够得到多数人的帮助,反之则孤立无援。
《國語辭典》:失道寡助  拼音:shī dào guǎ zhù
行事违反正义公理者,得不到多数人的援助。《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國語辭典》:失路  拼音:shī lù
1.迷途。《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失路不反,闻道犹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举子高声道:『妈妈,小生是失路借宿的。』」
2.比喻不得志。《文选。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國語辭典》:迷途  拼音:mí tú
1.迷失道路。元。赵孟頫 岁暮和刚父杂诗四首之三:「迷途幸未远,回车且委蛇。」《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2.比喻错误的趋向。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三国演义》第七七回:「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头所在。唐。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
2.引申为错误的道路或方向。《红楼梦》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
《國語辭典》:迷路  拼音:mí lù
1.迷失道路。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他乡何处是,迷路问谁来?」
2.离开正途。如:「不良少年就像是迷路的羔羊一样。」
3.生理学上称内耳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腔或管。
《國語辭典》:堕落(墮落)  拼音:duò luò
1.陷于恶道恶事,亦指人品趋于下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他两个都不愿做仙人,愿做宰相,以至堕落。」《西游记》第二九回:「我乃是天蓬元帅,只因罪犯天条,堕落下世,幸今皈正为僧。」
2.把胎儿打掉。《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每日寻事打骂,要想堕落他的身孕。」
3.衰落、零落。《荀子。富国》:「徙坏堕落,必反无功。」
4.脱落。《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今闻陛下春秋未满四十,齿发堕落。」
《漢語大詞典》:阴陵(陰陵)
春秋 楚 邑。为 项羽 兵败后迷失道处。 汉 时置县。故城在今 安徽 定远 西北。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至 阴陵 ,迷失道。”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之二》:“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宋 无名氏 《念奴娇·题项羽庙》词:“ 垓下 兵稀, 阴陵 道狭,月暗云如垒。”
《漢語大詞典》:迷踪(迷蹤)
亦作“ 迷踪 ”。 迷失道路。 南朝 梁 沈约 《循役朱方道路诗》:“覊心亦何言,迷踪庶能復。”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这女孩儿迷踪失路。”《水浒传》第六一回:“ 卢俊义 道:‘便是我迷踪失路,寻不着宿头,你救我则箇!’” 明 杨慎 《赠韩石溪》诗:“迷踪 鬼方 雾,藴真 罗甸 烟。”
《漢語大詞典》:畏义(畏義)
谓怕失道义。礼记·表记:“是故君子……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以求事君。”《韩诗外传》卷四:“君子大心即敬天而道,小心即畏义而节。”《后汉书·朱穆传》:“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於道则愧生於心,非畏义也。”
分類:失道道义
《漢語大詞典》:迷道
(1).迷失道路。 唐 裴铏 《传奇·崔炜》:“ 煒 因迷道失足,坠於大枯井中。” 许地山 《集外·女儿心三》:“不是迷道,这么晚一个小姑娘夹着包袱,在这样的道上走,莫不是私逃的小丫头?”
(2).指迷失佛道。三论玄义卷下:“所以然者,以其迷道,此是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