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迷真
(1).犹乱真。 唐 韦应物 《咏徐正字画青蝇》:“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参见“ 乱真 ”。
(2).迷失真性。 唐 吕岩 《敲爻歌》:“如鼎沸,永沉沦,失道迷真业所根。”
《國語辭典》:乱真(亂真)  拼音:luàn zhēn
1.逼真,使人真假难辨。《宋史。卷四四四。文苑列传六。米芾》:「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
2.以假作真。宋。黄庭坚 谢王烟之惠茶诗:「于公岁取壑源足,勿遣沙溪来乱真。」宋。赵蕃〈遂初泉〉诗:「世间名贤久难辨,顾恐石室来乱真。」
《國語辭典》:保真  拼音:bǎo zhēn
保持天然本真。《淮南子。泛论》:「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楚辞。屈原。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也作「葆真」。
《國語辭典》:迁讹(遷訛)  拼音:qiān é
变迁、改变。《宋书。卷九四。恩倖传。序》:「岁月迁讹,斯风渐笃。」
《漢語大詞典》:怖头(怖頭)
谓迷失真性而惑于妄相。语本《楞严经》卷四:“汝岂不闻 室罗城 中 演若达多 ,忽於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怖走。”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我今已习 鶖子 定,犹復晨朝怖头走。”
《国语辞典》:画虎成犬(画虎成犬)  拼音:huà hǔ chéng quǎn
原本想画老虎,却画得像狗一样。比喻人仿效失真,得到反效果,变得不伦不类。参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条。如:「他原想在大家面前卖弄一下本领,结果却漏洞百出,反而画虎成犬。」
《國語辭典》:画虎不成反类狗(畫虎不成反類狗)  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原本想画老虎,却画得像狗一样。语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多用以比喻仿效他人不到家,反而变得不伦不类。《西游记》第八八回:「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如『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孽海花》第二四回:「就怕海军提督胆小如鼠,到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狗耳。」也作「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虎类狗」、「画虎类犬」、「画虎成狗」、「画虎成犬」、「画虎不成」。
《國語辭典》:刻鹄类鹜(刻鵠類鶩)  拼音:kè hú lèi wù
虽然雕不成天鹅,尚类似野鸭。语本汉。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比喻仿效虽欠逼真,但仍近似。《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刻鹄类鹜,为学初成。」亦用以比喻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比兴》:「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