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复国
变节
盲人
筋斗
没地
两亡
昏昧
笼中鸟
排挤
不知人
离母
失欢
失众
失权
孤藐
《國語辭典》:复国(復國)  拼音:fù guó
恢复衰亡的国家。如:「亡国的少康,不断的惕励自己,最后终于雪耻复国,复兴了夏朝。」
《國語辭典》:变节(變節)  拼音:biàn jié
1.投降敌人,丧失气节。《淮南子。主术》:「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2.泛指改变旧有的志向或作为。《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也称为「折节」。
《國語辭典》:盲人  拼音:máng rén
眼睛失明的人。如:「这间福利机构积极协助盲人培养一技之长,拥有谋生能力。」
《國語辭典》:觔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西游记》第七回:「我老孙一觔斗去十万八千里。」也作「筋斗」。
2.比喻挫折、不顺。如:「你别看他整日笑嘻嘻的,像个无忧人似的,其实他是经过风浪,翻过觔斗的。」也作「筋斗」。
《國語辭典》:筋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元。张宪〈题黑神庙〉诗:「雄巫咂角神犀吼,翻脚翩韆起筋斗。」《红楼梦》第二九回:「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打了一个筋斗。」也作「觔斗」。
2.比喻挫折、不顺。《红楼梦》第二回:「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也作「觔斗」。
《漢語大詞典》:觔兜
见"觔斗"。
《漢語大詞典》:没地
莫非,难道。《水浒传》第二三回:“休要胡説。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喫。”《水浒传》第二八回:“看你怎的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 阳穀县 去不成?”
分類:莫非难道
《漢語大詞典》:两亡(兩亡)
(1).两者一起死亡。宋书·沈文秀传:“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弟可速去,无为两亡。”
(2).两者同样失去。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 仲尼 忧世 接舆 狂,臧穀虽殊竟两亡。” 王十朋 集注:“庄子·駢拇篇:‘ 臧 与 穀 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臧 则挟策读书, 穀 则博塞以游。事业不同,其於亡羊均也。’”
《國語辭典》:昏昧  拼音:hūn mèi
1.光线昏暗不明。《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贫道见燕、齐、韩、魏,将星昏昧。」
2.神智模糊不清。如:「昨天一整夜没睡,所以现在精神昏昧,错误百出。」
3.昏庸愚昧,不明事理。如:「这位老先生年纪大了,处理事情越来越昏昧独断了。」也作「昏愚」。
4.时代黑暗,政治腐败。晋。潘岳〈萤火赋〉:「犹贤哲之处时,时昏昧而道明。」
《国语辞典》:笼中鸟(笼中鸟)  拼音:lóng zhōng niǎo
比喻失去自由。《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言屣网之羁绊也。」也作「笼中穷鸟」、「笼中之鸟」。
分类:失去自由
《國語辭典》:排挤(排擠)  拼音:pái jǐ
施用手段排斥别人。《汉书。卷八三。薛宣传》:「王氏擅朝,排挤宣室。」
《漢語大詞典》:不知人
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会稽 贺瑀 ,字 彦琚 ,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死三日,復苏。”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
《国语辞典》:离母(离母)  拼音:lí mǔ
1.离谱而失去常规、没有根据。《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我见他说的话离了母,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使他改不得口。」
2.赤箭的别名。参见「赤箭」条。
《國語辭典》:失欢(失歡)  拼音:shī huān
失去他人的欢心。《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宁受责于翁,勿失欢于姑也。」
《漢語大詞典》:失众(失衆)
谓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左传·襄公十八年:“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孙子·行军:“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杜牧 注:“忧在内,是自失其众心也。” 张预 注:“言士卒相聚私语,低缓而言,以非其上,是不得众心也。”
《國語辭典》:失权(失權)  拼音:shī quán
1.失去政权。唐。韩愈《顺宗实录四》:「春旱,德宗数猎苑中,延龄疏言,贽等失权怨望。」《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我也常听父亲说起,现在玉帝失权,阿修罗当道。」
2.法律上称丧失其应享受及应行使的权利。
分類:失去权力
《漢語大詞典》:孤藐
(1).语本左传·僖公九年:“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后以“孤藐”谓幼年丧父,失去依靠。晋书·列女传·杜有道妻严氏:“年十三,适於 杜 氏,十八而嫠居。子 植 、女 韡 并孤藐。” 唐 陈子昂 《为宗舍人谢赠物表》:“孤臣不天,早失父荫,兄弟孤藐,并未成人。”
(2).泛指年幼的孤儿。 宋 范仲淹 《张公神道碑》:“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中外孤藐,一养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