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庙见(廟見)  拼音:miào jiàn
旧式结婚,新娘到庙中参拜其夫已死的父母,称为「庙见」。《礼记。曾子问》:「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
《國語辭典》:进门(進門)  拼音:jìn mén
1.入门。如:「他大摇大摆的走进门。」
2.女方嫁入男方家中。《儒林外史》第六回:「周家闹了一会,没奈何,只得把新人轿发来了。新人进门,不必细说。」
《漢語大詞典》:来妇(來婦)
古婚礼,妇到夫家,次日天明始见舅姑(夫之父母);若舅姑已亡,则于三月后至庙中参拜,祝辞称新妇为来妇。仪礼·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妇执笲菜,祝帅妇以入,祝告称妇之姓曰:某氏来妇,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 郑玄 注:“来妇言来为妇。”礼记·曾子问:“ 孔子 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於禰,成妇之义也。’” 孔颖达 疏:“此谓舅姑亡者,妇入三月之后,而於庙中以礼见於舅姑,其祝辞告神,称来妇也。谓选择吉日,妇亲自执饌以祭於禰庙,以成就妇人盥馈之义。”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肃与肃拜辨:“庙见舅姑称来妇,其礼最重。”
《漢語大詞典》:布奠
(1).古代大夫家祭时酬答宾客之礼。礼记·曾子问:“布奠於宾,宾奠而不举。” 郑玄 注:“布奠,谓主人酬宾,奠觶於荐北。” 孔颖达 疏:“主人酌西方之尊以酬宾,主人尊爵于宾之荐北,宾取爵东面,奠于荐南,所谓布奠於宾也。”
(2).谓陈列祭品。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布奠倾觴,哭望天涯。”
《漢語大詞典》:它门(它門)
犹别姓,别人家。《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按,此指夫家。
分類:人家夫家
《國語辭典》:两袒(兩袒)  拼音:liǎng tǎn
露出左右手臂。比喻人贪得无厌。《太平御览。卷三八二。人事部。丑丈夫》引《风俗通》:「齐有一女,二家求之,其家语女曰:『汝欲东家则左袒,欲西则右袒。』其女两袒,父母问其故,对曰:『愿东家食,而西家息。』以东家富而丑,西家贫而美也。」
《漢語大詞典》:反马(反馬)
春秋 、 战国 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到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作反马。左传·宣公五年:“秋,九月, 齐 高固 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逆 叔姬 ,即自逆也。冬来,反马也。” 孔颖达 疏:“礼送女适於夫氏,留其所送之马,谦不敢自安於夫。若被出弃,则将乘之以归,故留之也。至三月庙见,夫妇之情既固,则夫家遣使反其所留之马,以示与之偕老,不復归也。”
《漢語大詞典》:卖服(賣服)
封建时代服丧未满三年的寡妇,由夫家收受财物而同意再嫁,叫“卖服”。《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内有偦 丑驴 身死,未及週年,知得 张 亲家卖服。”
《漢語大詞典》:进屋(進屋)
谓女子出嫁到夫家。 丁玲 《阿毛姑娘》二:“ 阿毛 ,这算来是第二的媳妇。那大的已进屋十来年了。” 王西彦 《寻常事》:“他想,到了 银凤 出嫁的时候,儿子大了,媳妇也一定已经进屋了。”
《國語辭典》:拖油瓶  拼音:tuō yóu píng
再嫁妇女带到后夫家的子女。这是轻侮的说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杨氏是个二婚头,初嫁时带个女儿来,俗名叫做拖油瓶。」
《国语辞典》:宜室宜家  拼音:yí shì yí jiā
宜,适宜;室、家,家庭。「宜室宜家」指新娘嫁入夫家,全家夫妻和谐,家庭美满。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今多用为女子出嫁时的祝贺语。明。沈受先《三元记》第六出:「奴家金氏,良人冯商,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公子此时是春来天上,喜上眉梢,乐不可支,倒觉满脸周身有些不大招折儿。无奈是宜室宜家的第一出戏,自然得说几句门面话儿。」
《国语辞典》:柳毅传(柳毅传)  拼音:liǔ yì zhuàn
传奇名。唐李朝威作。叙洞庭龙女遭夫家虐待,为书生柳毅所救,终成夫妻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文笔优美,叙事生动,描写细腻,在当时流传甚广,颇受推崇。
《国语辞典》:跨鞍子  拼音:kuà ān zi
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新娘于进夫家大门时跨过一个马鞍子,取步步平安的意思。《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舅太太看她吃了东西,便上上下下花团锦簇拥扶了出来。出门跨鞍子、过火盆、迎喜神、避太岁,便出了那座游廊屏门。」
《国语辞典》:箱底钱(箱底钱)  拼音:xiāng dǐ qián
旧时女方嫁到夫家,木箱底下压放的首饰、财物。多指女人成家后存藏的私房钱。如:「丈夫经商失败,她只好拿出箱底钱应急。」
《漢語大詞典》:赔银(賠銀)
旧时陋俗。指 广东 一些地方,女子为不落夫家而为夫娶妾。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番禺之婚俗》:“乡中女子,习染归宁不返之风……又有为夫立妾,以遂其不返之愿者,谓之赔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