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明月太虚同一照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颜真卿五·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铭〉~3448~
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尝诣问有何人往来,答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
典故
秦太虚

相关人物
秦观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列传六·秦观〉~32~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才。又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亦谓清新似鲍、谢。轼勉以应举为亲养,始登第,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轼以贤良方正荐于朝,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迁正字,而复为兼国史院编修官,上日有砚墨器币之赐。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玄宗至代宗时道士,与刘长卿同时。《全唐诗》收《杪秋洞庭怀王道士》诗1首,出《唐诗纪事》卷七一。按《刘随州集》卷五、《文苑英华》卷三〇五皆作刘长卿诗,题作《杪秋洞庭中怀亡道士谢太虚》,诗中有“谢客久已灭”句,可确知为刘诗。《全唐诗》亦互收于刘长卿名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9 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幼好道。18岁时父母双亡,遂弃资产,入南岷山修道。宪宗元和四年(809)卒,时以为解化成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二有传。《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顺庆府部》存其诗5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隋程太虚,西充人。自幼学道,精修勤苦。隐居南岷山,绝粒,有二虎侍左右。九井十三峰,皆其修炼处也。一夕,大风雨,砌下得碧玉印。每乞符祈年,印以授之,辄获丰稔。唐元和中解体,后迁神于元宫,容貌不变。宣宗命人求之,过商山,宿逆旅,蹑险有居第如公馆。青童引见,一道士自称程太虚,祖居西充。且嘱曰:「明岁君自蜀至南岷,无忘我。」及至蜀,视画像,与前见者无异。宋赐号道济大师。(《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顺庆府部》引《总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道士。善画墨竹、墨梅、松柏、杂树。题名多作阴文篆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昌军南城人。道士。字太虚,号真靖,自称碧虚子。谓游天台遇鸿濛先生张无梦授秘术,神宗闻其名,召对天章阁,命设罗天大醮,累迁至右街副道篆,赐号真人。乞归庐山,行李百担皆经史。读书至老不倦,诗书画皆清婉可喜。卒年七十。著有《四升经集注》等。
全宋诗
陈景元(一○三○—一○九九),字太虚,道士,自称碧虚子,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神宗召对天章阁,赐号真靖。授右街副道箓。熙宁六年(一○七三)为太一宫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四),赐号真人。哲宗元符二年乞归庐山,卒,年七十。事见《宣和书谱》卷六。
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陈景元(一○二五——一○九四),道士,字太虚,自称碧虚子,赐号真靖大师。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自幼学道,弱冠弃家,游历经三十年。神宗闻其名,召对天章阁,累迁至右街副道箓,赐号真人。后乞归庐山,晚年栖茅山。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好读书,至老不倦,所藏内外书数千卷,皆素所校正,诗书画皆清婉可喜。著有《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南华真经章句音义》、《西升经集注》、《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度人经集注》等多种,俱收入《正统道藏》。事迹见《宣和画谱》卷六,薛致玄《述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道藏》难字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00 【介绍】: 宋扬州高邮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少从苏轼游。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为定海主簿。哲宗元祐初,以苏轼荐,除太学博士,复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因坐元祐党籍,通判杭州。又以增损《实录》罪,责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横州、雷州。徽宗即位,召为宣德郎,北归至藤州卒。善诗赋策论,尤工词,属婉约派。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有《淮海集》。
全宋诗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乾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乾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閒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六卷。
词学图录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全宋文·卷二五七二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太虚,又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八年进士,除定海主簿,寻授蔡州教授。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六年迁秘书省正字,八年任国史院编修,授左宣德郎。绍圣元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道贬监处州酒税。后削秩徙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召还,复为宣德郎。元符三年八月卒于北归途中。观善诗赋策论,尤工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國語辭典》:太虚(太虛)  拼音:tài xū
1.天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也作「太清」、「泰清」。
2.空虚寂寞的境界。
3.近代一位僧人的法号(西元1889~1947)。俗姓吕,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岁出家,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从杨文会学楞严经;跟苏曼殊学英文,民国元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协进会以推动佛教改革运动。鉴于当时佛教不振,僧众素质低落,先后创办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对中国近代僧教育贡献很大,为中国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真现实论》等。有《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国语辞典》:太虚幻境(太虚幻境)  拼音:tài xū huàn jìng
比喻虚拟的空幻仙境。《红楼梦》第一回:「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国语辞典》:神游太虚(神游太虚)  拼音:shén yóu tài xū
道教指人的神魂逝于虚空的境界。后来借用作形容一个人神思驰远,不专注于目前的事。如:「看他那发呆的样子,想必又神游太虚去了。」
《漢語大詞典》:灵虚(靈虚)
犹太虚。宇宙。云笈七籤卷一○六:“於是静心一思,逸凭灵虚;登巖崎嶇,引领仰玄。”
《國語辭典》:空洞  拼音:kōng dòng
空无所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后多用来形容文章内容贫乏。如:「这篇文章内容空洞。」
《漢語大詞典》:虚元
(1).指道家思想。元,同“ 玄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公深慕虚元,朴素恬简,病革,盥沐衣羽衣,焚香端坐而逝,首不少欹。”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魏 晋 閒士尚虚元,其閒不为风俗所移者, 徐邈 、 卞壼 。”参见“ 虚玄 ”。
(2).指构成物质世界的本元。即太虚之元气。 明 宋濂 《黄仁渊静字辞》:“云行雨施出自天,神功不宰超虚元。”
《漢語大詞典》:虚玄
(1).虚幻玄妙。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其 江 南义疏十有餘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 明 宋濂 《章氏三子制字说》:“学贵能辨,辨则不戾。视德为虚玄而不验之於实德者,其所谓德,非吾之所谓德。” 胡适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宗教皆创自 亚剌伯 民族, 印度 亦受其影响,故一为神秘,一为虚玄,简直是半人半鬼的民族。”
(2).指道家思想。晋书·儒林传序:“有 晋 始自中朝,迄於 江 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南史·何敬容传:“是年, 简文 频於 玄圃 自讲《老》《庄》二书…… 敬容 谓 孜 曰:‘昔 晋氏 丧乱,颇由祖尚虚玄, 胡 贼遂覆 中夏 。’”
(3).形容寂静。 晋 张协 《七命》:“临重岫而揽轡,顾石室而迴轮,遂适冲漠之所居。其居也,峥嶸幽蔼,萧瑟虚玄。”
《漢語大詞典》:太漠
犹太虚,太空。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
太虚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浩浩宇宙之虚空也,毕竟无为无物,故云顽空,偏空,太虚空。以譬小乘之涅槃,而别于大乘涅槃之妙空第一义空。菩提心论曰:「当观二乘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但净意识,不知其他。久久成果位,以灰身灭智趣其涅槃,如太虚空湛然常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