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中途岛(中途岛)  拼音:zhōng tú dǎo
Midway Island
群岛名。位于太平洋中部,檀香山西北二千一百公里处。陆地面积约为五平方公里,分为东岛和桑德岛。属亚热带气候。西元一八六七年,归属美国。是横渡太平洋途中的海空交通要站,二次世界大战时,美、日曾在此地展开激烈战斗。
《国语辞典》:中洋脊  拼音:zhōng yáng jí
位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间深洋底的广大山脉。在三大洋中绵延长度达七万馀公里,宽一千馀公里,为地表最大、最长的山脉,几占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一。可分为顶峰区、侧翼区和破裂带三个部分。
《国语辞典》:第七舰队(第七舰队)  拼音:dì qī jiàn duì
美国太平洋舰队,以维护整个太平洋海域安定为主要目的,总部设在美国西部的圣地牙哥,在夏威夷、日本、菲律宾各有基地,用以抗衡总部设在海参崴的前苏联太平洋舰队。
《国语辞典》:东加王国(东加王国)  拼音:dōng jiā wáng guó
Kingdom of Tonga
国名。位于南太平洋南部,换日线左侧。全国由三组群岛、一百五十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七百四十八平方公里,人口近十万。首都为努瓜娄发(Nuku'alofa)。主要语言为英语、东加语,人民多信仰基督教Methodist教派。于西元一九七○年六月四日独立,所以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Pa'anga。简称为「东加」。
《国语辞典》:赤道群岛(赤道群岛)  拼音:chì dào qún dǎo
群岛名。位于太平洋中部赤道两侧。由数个珊瑚礁岛屿组成,面积六百七十九平方公里,分别为英、美两国的属地。
《国语辞典》:宜兰县(宜兰县)  拼音:yí lán xiàn
县名。位于东北部,花莲县之北,东濒太平洋。面积二千一百馀平方公里。原为平埔族「蛤仔难」的居住地,嘉庆十五年(西元1810)正式收入版图,改称为「噶玛兰」。光绪元年(西元1875)改制为「宜兰县」。县治为宜兰市。境内有兰阳溪冲积而成的兰阳平原。农作以稻米为主,金枣、桶柑也很著名。
《国语辞典》:满州乡(满州乡)  拼音:mǎn zhōu xiāng
乡镇名。属于屏东县,东接太平洋,西临中央山脉末端,面积一百四十二点零一三平方公里,原为排湾、马卡道族居地,境内有佳洛水海岸景观,已成观光胜地。
《国语辞典》:马拿瓜(马拿瓜)  拼音:mǎ ná guā
Managua
城市名。位在马舒瓜湖南岸,太平洋东岸,为尼加拉瓜首都和第一大城。最初由西班牙人所建。市内有中央公园、国家宫殿等。有水泥、纺织、肥皂、蜡烛、香水等工业及农产品。
《国语辞典》:欧胡岛(欧胡岛)  拼音:ōu hú dǎo
Oahu Island
岛名。位于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群岛中第三大岛,面积一千五百七十四平方公里。为火山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岛上有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火奴鲁鲁)和珍珠港及威基基海滩。重要经济项目为主要的经济活动有军需服务业、旅游业、农业等。盛产凤梨、甘蔗、夏威夷豆等。
《国语辞典》:纽西兰(纽西兰)  拼音:niǔ xī lán
New Zealand
国名。在南太平洋,包括北岛、南岛及附近岛屿,面积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四平方公里,人口约三百三十万。首都威灵顿(Wellington)。人民多信仰基督教,主要语言为英语。原为英国殖民地,于西元一九○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独立,订二月六日为其国庆日。币制为NZ Dollar。
《国语辞典》:昆士兰(昆士兰)  拼音:kūn shì lán
Queensland
州名。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濒太平洋、阿拉夫拉海,首府为布利斯班。也译作「坤斯兰」。
《国语辞典》:吐瓦鲁(吐瓦鲁)  拼音:tǔ wǎ lǔ
Turalu
国名。位于南太平洋地区。该国原系英国属地,面积二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约八千四百,首都为富那富提(Funafuti)。人民多信仰基督教,主要语言为英语及吐瓦鲁语。于西元一九七八年十月一日独立,故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Australian、Tuvaluan。
《国语辞典》:慰安妇(慰安妇)  拼音:wèi ān fù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军方为解决中国战区及太平洋战区日军之性需求,从占领区中国大陆、朝鲜、台湾、印尼等地强迫或诱骗等手段徵调妇女充当军妓,受到不人道待遇,在日本的文书上称为「慰安妇」。
《国语辞典》:万那杜(万那杜)  拼音:wàn nà dù
Vanuatu
国名。位于西南太平洋,介于澳洲与斐济之间。参见「万那杜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威克岛(威克岛)  拼音:wēi kè dǎo
Wake Island
岛名。位于马绍尔群岛之北,属太平洋北部的小岛。为横渡太平洋途中的海、空交通要站,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海、空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