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保章正
唐 代官名,掌观测、记录天象变异,以视吉凶。名出周礼·春官“保章氏”。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九寺卿少·保章正:“ 唐 乾元 元年改监,其小吏有保章正,则是 唐 改《周官》保章氏为正也。”
《漢語大詞典》:火殃
古代指预兆火灾的天象。晋书·艺术传·戴洋:“昨夜火殃,非国福。”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开元 二年, 卫州 五月,频有火灾。其时人尽皆见物大如瓮,赤如灯笼,所指之处,寻而火起,百姓咸谓之‘火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星变杂记:“ 嘉靖 壬戌六月二十四日,有流星大如月,陨於西北,其声殷殷如雷,其光烛天,或曰火殃。”
《漢語大詞典》:占状(占狀)
报告观测天象结果的奏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门发后,司天占状方到,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
《漢語大詞典》:晕适(暈適)
谓出现日晕或月晕的变异天象。史记·天官书:“夫常星之变希见,而三光之占亟用,日月晕适,风云。”
《漢語大詞典》:建除家
古代称以观天象占测人事吉凶祸福为职业的人。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论:“ 孝武帝 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辩讼不决。”参见“ 建除 ”。
《漢語大詞典》:建除
古代术数家以为天文中的十二辰,分别象征人事上的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种情况。后因以“建除”指根据天象占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方法。《淮南子·天文训》:“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少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 清 钱塘 淮南天文训补注:“此建除法也……建除有二法,越絶书从岁数,《淮南书》汉书从月数,后人惟用月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夫不事前识,则卜筮废,图讖断,建除、堪舆、相人之道黜矣。”
《漢語大詞典》:毁膳
指皇帝在发生灾害或天象变异时,减少膳供,或素食,以表示引咎自责。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復礼归仁,观恒通变,一物有违,戚言毁膳。”
《國語辭典》:珠联璧合(珠聯璧合)  拼音:zhū lián bì hé
日月如并合的璧玉,星辰如成串的珍珠。语本《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相匹配或同时荟集。常用作祝贺新婚的颂辞。北周。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发源纂胄,叶派枝分,开国承家,珠联璧合。」也作「璧合珠连」、「璧合珠联」、「连珠合璧」。
分類:天象众美
《漢語大詞典》:珠连璧合(珠連璧合)
(1).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谓 太初 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2).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漢語大詞典》:长虹贯日(長虹貫日)
谓白色长虹穿日而过。旧时以为这是一种预示人间将遇灾祸的天象。 唐 李白 《拟恨赋》:“长虹贯日,寒风颯起。” 王琦 注引 如淳 曰:“《列士传》曰: 荆軻 发后,太子自相气,见虹贯日不彻,曰:‘吾事不成矣。’后闻 軻 死,事不立,曰:‘吾知其然也。’”参见“ 白虹贯日 ”
《國語辭典》:白虹贯日(白虹貫日)  拼音:bái hóng guàn rì
1.白虹,日晕。白虹贯日指一种罕见的天象。古人以为在天下有异动时出现,为君王遇害的兆象。《战国策。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人眼白特别大。《南齐书。卷二三。褚渊传》:「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氏亡徵也。」
《國語辭典》:太阳历(太陽曆)  拼音:tài yáng lì
只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忽略月相变化所制定的历法。如埃及历法及目前世界各国所通用的格勒哥里历等皆是。简称为「阳历」。参见「格里历」、「儒略历」条。
《國語辭典》:太阴历(太陰曆)  拼音:tài yīn lì
一种历法,简称为「阴历」。我国古称月球为「太阴」,故根据月相圆缺的周期而定的历法即称为「太阴历」。如回历属纯太阴历,与太阳位置毫无关系,因此没有闰月。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农历,虽然俗称为「阴历」,其实是以阳历为骨干,以阴历为附属的阴阳合历,所以,一年分成十二个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外,还有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的置闰问题,以使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太阳年相当,并符合自然节气。
《國語辭典》:天文生  拼音:tiān wén shēng
地理师或风水先生,据说此类人士精通天文地理及各种习俗。人死后须由地理师择日,方可入殓。《红楼梦》第六三回:「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
《漢語大詞典》:璇玑玉衡(璇璣玉衡)
亦作“璿璣玉衡”。亦作“琁机玉衡”。 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璿,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孔颖达 疏:“璣衡者,璣为转运,衡为横簫,运璣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汉 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机玉衡,以齐七政。”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璣玉衡, 中国 已有之于 唐 虞 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国语辞典》:泛灵信仰(泛灵信仰)  拼音:fàn líng xìn yǎng
认为自然界的生物与无生物,乃至天象、山川等大自然现象,皆具灵魂的信仰。
《国语辞典》:中央气象局(中央气象局)  拼音:zhōng yāng qì xiàng jú
我国预测气象、发布地震报告、观测天象及纂修历法的机关。隶属于交通部。简称「气象局」。
《国语辞典》:电子望远镜(电子望远镜)  拼音:diàn zǐ wàng yuǎn jìng
装设有光电仪器的天文望远镜。用来观测或拍摄天象,也可观测亮度极微小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