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淮王大小山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楚辞》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东汉·王逸《序》:《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例句

望高汉相东西阁,名重淮王大小山。 罗隐 暇日投钱尚父


《周礼注疏》卷二十二〈春官宗伯·大司乐〉~339~
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汉·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奏之以祀天神,尊之也。」
《礼记注疏》卷十七〈月令〉~344~
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汉·郑玄注引《周语》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又,「律中大吕。」汉·郑玄注引《周语》曰:「大吕助阳宣物。」
典故
击中流楫
  
击楫誓中流
 
有如大江
 
誓击中流楫
 

《晋书》卷六十二〈祖逖列传〉~694~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逖抚慰问之曰:「比复南塘一出不?」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谈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沈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馀人而后进。
典故 
碎锦青娥笑
 
贾氏如皋

相关人物
贾大夫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二〈昭公·传二十八年〉~94~
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例句

白羽风驰碎锦毛,青娥怨处嫣然笑。 刘商 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孟阳掷瓦,贾氏如皋。 李瀚 蒙求

缚鸡方角逐,射雉岂开颜。 段威武 和周繇见嘲

不烦射雉先张翳,自有琴中威凤声。 段威武 嘲飞卿七首之六

典故 
化精卫
 
口衔山石
 
含石
  
填海心
 
填海精卫
 
填渤澥
 
填沧海
 
填瀚海
 
女娃东海
 
帝女填
 
帝女衔石
 
帝女灵
 
帝子衔冤
 
心平海
 
投石填海
 
沈冤鸟口
 
沧海鸟
 
石填大海
 
碧海乾
 
禽填海
 
禽海填
   
精卫怒
 
精卫恨
 
精卫苦
 
精卫衔石
 
精卫衔芦
 
费木石
 
衔土怨
  
衔木石
   
衔石冤禽
 
魂化精卫

相关人物
精卫


《山海经·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述异记》卷上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简释

禽填海:喻申冤报仇,或喻献身大业。唐杜甫《寄岳州贾六支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例句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元稹 缚戎人

恨极同填海,情长抵导江。 吴融

壅应边尽北,填合海无东。 吴融 雪十韵

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 李商隐 北禽

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李白 寓言三首之二

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

古时填渤澥,今日凿崆峒。 李贺 恼公

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 王睿 公无渡河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罗隐 子规

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 聂夷中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余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陈标 公无渡河

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龙宫月明光参差,精卫衔石东飞时。 顾况 龙宫操

典故
伤老大
 
老大伤悲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古乐府三首·长歌行〉~279~
青青园中葵,朝露行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晖。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乃伤悲。
典故
相关人物
懿氏


《春秋左传正义》卷九〈庄公·传二十二年〉~62~
传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
典故
授衣时节
 
星流大火
 
流空大火将西


《毛诗正义》卷八之一〈国风·豳·七月〉~280~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毛亨传:「火,大火也;流,下也。」汉·郑玄笺:「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将言寒先著火所在。」唐·孔颖达疏:「《尧典》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云:司马之职,治南岳之事,得则夏气和。夏至之气,昏,火星中,所以五月得火星中者。」
典故
相关人物
马皇后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明德马皇后纪》
明德马皇后讳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客卿敏惠早夭,母蔺夫人悲伤发疾慌惚。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敕制僮御,内外咨禀,事同成人。……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时后前母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肃宗。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谓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肃宗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閒。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荐达左右,若恐不及。后宫有进见者,每加慰纳。若数所宠引,辄增隆遇。永平三年春,有司奏立长秋宫,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遂立为皇后。……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

例句

马后大练,孟光荆钗。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门三戟
 
门三戟

相关人物
张俭
 
张大师
 
张延师


《旧唐书》卷八十三〈张俭列传〉~2775~
张俭,雍州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孙也。……俭兄大师,累以军功仕至太仆卿、华州刺史、武功县男。俭弟延师,永徽初,累授左卫大将军,封范阳郡公。延师廉谨周慎,典羽林屯兵前后三十馀年,未尝有过,朝廷以此称之。龙朔三年,卒官,赠荆州都督,谥曰敬,陪葬昭陵。唐制三品已上,门列棨戟,俭兄弟三院门皆立戟,时人荣之,号为「三戟张家」。
《旧唐书》卷七十七〈崔义玄列传·(子)崔神庆〉~269~
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圭、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典故
蒙庄大瓢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36~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唐·成玄英疏:「瓠落,平浅也。呺然,虚大也。掊,打破也。用而盛水,虚脆不能自胜;分剖为瓢,平浅不容多物。众谓无用,打破弃之。」
典故
小鲜烹
  
烹小鲜治大国
 
烹小鳞
 
相关人物
老子


《老子·德经·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得交归。汉·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三国魏·王弼注:「不扰也。」
《韩非子》卷六〈解老〉
「治大国若烹小鲜。」三国魏·王弼注:「不扰也。」汉·河上公注:「鲜,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靡也。」「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苦烹小鲜。』」

例句

家怜双鲤断,才愧小鳞烹。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宝剑诚可用,烹鲜是虚弃。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

彼乡有令弟,小邑试烹鲜。 李颀 赠别穆元林

君作烹鲜用,谁膺仄席求。 杜牧 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罢府周岁公宰昭应牧在淮南縻职叙旧成二十二韵用以投寄

典故
一州如斗大
 
如斗大
 
州如斗大


《南史》卷七十七〈恩倖列传·吕文显〉~933~
宗悫为豫州,吴喜公为典签。悫刑政所施,喜公每多违执。悫大怒曰:「宗悫年将六十,为国竭命,政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复与典签共临!」喜公稽颡流血乃止。
典故
弱翁方大用

相关人物
魏弱翁


《汉书》卷七十四《魏相传》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彊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馀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踰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杨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徵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例句

弱翁方大用,延首迟双鱼。 羊士谔 郡中端居有怀袁州王员外使君

典故
三杯大道通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月下独酌四首〉
〈月下独酌四首〉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國語辭典》:黄钟大吕(黃鐘大呂)  拼音:huáng zhōng dà lǚ
黄钟,我国古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而高妙。宋。陆九渊《语录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洙泗邹鲁之秘,其可不传耶?」
《漢語大詞典》:击楫誓(擊楫誓)
见“ 击楫中流 ”。
《國語辭典》:击楫中流(擊楫中流)  拼音:jí jí zhōng liú
晋朝祖逖率军北伐,渡江至中流时,击打船桨而立誓恢复中原。典出《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比喻收复失土,报效国家的壮烈情怀。《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晋罹五胡之乱,而祖逖击楫中流,誓在兴复。」
《漢語大詞典》:誓江
语本晋书·祖逖传:“﹝ 祖逖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后以“誓江”为矢志收复失地、安定国家的典故。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仰天誓 江 ,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
《漢語大詞典》:射雉
(1).射猎野鸡。古代的一种田猎活动。易·旅:“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辛毗 ﹞尝从帝射雉。”
(2). 魏 晋 以后多以射雉为戏。 晋 潘岳 有《射雉赋》。 唐 陈子良 《游侠篇》:“东郊鬭鸡罢, 南皮 射雉归。” 宋 陆游 《怀成都十韵》:“鬭鸡南市各分明,射雉西郊常命中。”
(3).指 春秋 时 贾大夫 以射雉博取其妻言笑的故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 贾大夫 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贾大夫 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后遂以“射雉”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 宋 苏轼 《和梅户曹会猎铁沟》:“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从来女子多皮相,一笑须从射雉回。” 清 方文 《甘泉山展墓》诗:“西风空有椎牛恨,北闕曾无射雉缘。”
《國語辭典》:冤禽  拼音:yuān qín
精卫的别名。参见「精卫」条。
分類:精卫
《國語辭典》:填海  拼音:tián hǎi
将海填平。如:「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难的坚定意志。」
《國語辭典》:精卫(精衛)  拼音:jīng wèi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國語辭典》:精卫填海(精衛填海)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黄帝幼女溺死东海,化为精卫鸟,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心怀冤愤,立志报仇。亦比喻意志坚定,不惧艰苦。如:「不管有多少困难险阻,我们都将以精卫填海的精神,一一克服。」
《國語辭典》:精卫(精衛)  拼音:jīng wèi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漢語大詞典》:衔木(銜木)
口叼树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三:“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参见“ 衔石填海 ”。
分類:树枝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衔木鸟(銜木鳥)
原指精卫鸟,后亦泛指海鸟。 唐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诗:“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参见“ 衔石填海 ”。
分類:精卫海鸟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衔石(銜石)
见“ 衔石填海 ”。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两大(兩大)
两者并大。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物莫能两大, 陈 衰,此其昌乎!”《孔子家语·本姓解》:“夫物莫能两大,吾闻圣人之后而非继世之统,其必有兴者焉。” 唐 杜甫 《草堂》诗:“其势不两大,始闻蕃 汉 殊。”
分類:两大
《漢語大詞典》:马后大练(馬后大練)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 马皇后 ﹞既正位宫闈,愈自谦肃……常衣大练,裙不加缘。” 李贤 注:“大练,大帛也。”后因以“马后大练”用作后妃俭朴之典。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马后 大练, 孟光 荆釵。”亦作“ 马家大练 ”。 明 李东阳 《深宫美人图》诗:“ 马家 大练长作裙,沉香锦袜随风尘。”
分類:后妃俭朴
《漢語大詞典》:三戟
唐 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 李岘 与兄 峘 、 峄 同居 长兴里 第,门列三戟。 张俭 兄弟三人皆立戟,时号“三戟 张 家”。 崔琳 与弟 珪 、 瑶 ,俱立棨戟,世号“三戟 崔 家”。俱见新唐书本传。后遂以“三戟”指贵官之家。 宋 陆游 《放慵》诗:“进媿门三戟,归无亩一钟。” 明 张煌言 《寿鲵渊张相国》诗:“君不见吾家三戟世风流,杖履从容燕子楼。” 清 吴伟业 《寿申少司农青门六十》诗:“相门三戟胜通侯,兄弟衣冠尽贵游。”
《漢語大詞典》:烹小鲜(烹小鮮)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 注:“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后比喻治国便民之道。 唐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诗:“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烹小鲜之讹:“ 老子 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言烹小鱼者不事割鳞剖腹,意在简便耳。”
《漢語大詞典》:烹鲜(烹鮮)
(1).语本《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以“烹鲜”比喻治国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后汉书·循吏传赞:“政畏张急,理善烹鲜。”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烹鲜之戒,不欲其烦。” 唐 李颀 《赠别穆元林》诗:“彼乡有令弟,小邑试烹鲜。”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陪福帅燕集口占以授官奴》词:“调鼎他年事,妙手着烹鲜。”参见“ 烹小鲜 ”。
(2).烹鱼。 唐 李颀 《夏宴张兵曹东堂》诗:“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嘉客。”
《漢語大詞典》:烹小鲜(烹小鮮)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 注:“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后比喻治国便民之道。 唐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诗:“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烹小鲜之讹:“ 老子 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言烹小鱼者不事割鳞剖腹,意在简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