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对流雨(对流雨)  拼音:duì liú yǔ
因太阳辐射强烈,使地面大气产生旺盛的对流作用,含湿气流因而上升,遇冷而结成积雨云。当有适合的降雨条件时,乃结为雨滴降回地面。对流雨通常以阵雨或雷雨形式出现,当对流旺盛时,雨势就大,对流作用不明显时,雨势就小。此种降雨形式盛行于热带及温带地区的夏季。
《国语辞典》:光球  拼音:guāng qiú
平常所见之太阳发光盘面。为太阳大气最底层,温度约摄氏六千度,气体密度约为地表空气密度的千分之一。在光球上可见直径约数百至数千公里、米粒般的颗粒结构,是太阳表层以下物质对流的證据。
《国语辞典》:游离层(游离层)  拼音:yóu lí céng
高层大气中离子与电子分布的区域。大约从离地面五十五公里开始。此层的电子浓度可对无线电波的传播造成影响。
《国语辞典》:大气电学(大气电学)  拼音:dà qì diàn xué
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电象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放射线所造成的大气层离子化现象、极地的极光、乃至雷电现象等。
《国语辞典》:大气光学(大气光学)  拼音:dà qì guāng xué
研究可见光与大气中的气体、悬浮物及水汽相互作用的光学特性和现象的学科。如大气折射、散射的现象,云雾反射、折射等现象,与航空、气象、天文等科学有密切的关系。
《国语辞典》:大气科学(大气科学)  拼音:dà qì kē xué
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大气圈,也包含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可分为气象学、气候学和高层大气物理学等。
《国语辞典》:大气压力(大气压力)  拼音:dà qì yā lì
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其压力大小与高度、温度、湿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都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通常把七百六十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力称为「标准大气压」。简称为「大气压」、「气压」。
《国语辞典》:大气折射(大气折射)  拼音:dà qì zhé shè
1.由于大气密度在空间的变化而引起光的偏折现象。大气折射在近地面时会产生海市蜃楼,参见「海市蜃楼」条。
2.由天体射来的光线在通过大气层时,因大气密度的改变,而引起的折射效应及效应所产生折射量的总称。大气折射使天体向天顶方向偏折,因此视高度会比实际高度大,所以在天体测量中须修正其折射量。也作「蒙气差」、「大气折射改正」。
《国语辞典》:乱气流(乱气流)  拼音:luàn qì liú
大气中多变而不稳定的气流。积雨云层中、山岳地带的上空和偏西气流的附近较易发生,常造成飞机的飞行障碍。
《国语辞典》:男人婆  拼音:nán rén pó
形容言谈举止豪迈大气的女子。或含贬义。如:「她只不过是个性豪爽,行事果断,不拘小节,竟被谑称为男人婆,真令人为她叫屈。」
《国语辞典》:冷低压(冷低压)  拼音:lěng dī yā
大气中某高度的低气压,其中心附近的空气较四周冷,即称为「低气压」。漩涡中有完全孤立的冷气潭,气旋环流强度随高度递增。也称为「冷气旋」。
《国语辞典》:冷高压(冷高压)  拼音:lěng gāo yā
大气中某高度的高压,其热力结构中心区域的空气相对于四周为冷,即称为「冷高压」。其压力强度随高度递减。
《国语辞典》:气象学(气象学)  拼音:qì xiàng xué
研究大气的物理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国语辞典》:溶氧量  拼音:róng yǎng liàng
水中所溶解的氧气含量。主要来自大气,随深度递减,影响水中生物甚钜。
《國語辭典》:副虹  拼音:fù hóng
彩虹的一种,由内向外的第二道弧形彩带,也称为「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