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大愿(大願)
(1).宏大的愿望。《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 文 之业,弛 周室 之忧,徼 文 武 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
(2).见“ 大誓愿 ”。
(2).见“ 大誓愿 ”。
《漢語大詞典》:五力
(1).佛教语。五种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 明 李贽 《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参阅《大智度论》卷十九。
(2).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四八:“有五力唯识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
(3).佛教语。五种力。五种扰乱修行的魔力。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八之三:“《增一》二十七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参见“ 五尘 ”。
(2).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四八:“有五力唯识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
(3).佛教语。五种力。五种扰乱修行的魔力。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八之三:“《增一》二十七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参见“ 五尘 ”。
《漢語大詞典》:趸愿(躉願)
大愿;宏愿。 郭沫若 《沸羹集·学习歌颂不完的伟绩》:“我们爱许趸愿:‘大愿成就,替菩萨改换金身,重修庙宇。’” 郭沫若 《沸羹集·学习歌颂不完的伟绩》:“把应该做的事情,把向菩萨许下的趸愿,从今天起,一点一滴的做起。”
分類:大愿
《漢語大詞典》:宿契
(1).犹宿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经三宿三日后,女即自言曰:‘君是生人,我鬼也。共君宿契,此会可三宵,不可久居,当有祸矣。’”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投閒息万机,三生有宿契。”《太平广记》卷二九六引 唐 无名氏《八朝穷怪录·萧总》:“﹝神女﹞谓 总 曰:‘ 萧郎 遇此,未曾见邀,今幸良晨,有同宿契。’” 清 曹寅 《题史蕉饮春泉洗药图》诗:“省识画图犹宿契,年年灵树祝长春。”
(2).先前的约言;事先的许诺。《南史·崔慧景传》:“于时 卢陵王 长史 萧寅 、司马 崔恭祖 守 广陵城 , 慧景 以 宝玄 事告 恭祖 。 恭祖 先无宿契,口虽相和,心实不同。”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后三年,岁在丁丑,﹝ 淳于棼 ﹞亦终於家。时年四十七,将符宿契之限矣。”按, 槐安国 王曾语 淳于 :“后三年当令迎卿。”
(3).久已投合。《云笈七籤》卷七二:“君无友丧国,臣无友失忠,庶人无友丧家,道无友失真,所以 玄元 与 尹喜 宿契, 孔子 与 渔父 合机。”
(4).大愿,宏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我求佛圣果,我学佛能捨,是身如响,是身如泡,流转四生,往来六趣,宿契弘誓,不违物欲。”
(2).先前的约言;事先的许诺。《南史·崔慧景传》:“于时 卢陵王 长史 萧寅 、司马 崔恭祖 守 广陵城 , 慧景 以 宝玄 事告 恭祖 。 恭祖 先无宿契,口虽相和,心实不同。”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后三年,岁在丁丑,﹝ 淳于棼 ﹞亦终於家。时年四十七,将符宿契之限矣。”按, 槐安国 王曾语 淳于 :“后三年当令迎卿。”
(3).久已投合。《云笈七籤》卷七二:“君无友丧国,臣无友失忠,庶人无友丧家,道无友失真,所以 玄元 与 尹喜 宿契, 孔子 与 渔父 合机。”
(4).大愿,宏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我求佛圣果,我学佛能捨,是身如响,是身如泡,流转四生,往来六趣,宿契弘誓,不违物欲。”
《漢語大詞典》:愿楫(願檝)
佛教语。愿船之桨。比喻菩萨以大愿普度众生的手段。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若不以今生坐大愿船,自鼓愿檝,尽诸后身,终成蹉忽,负恩无极,是谓枉得人身,虚闻佛法。”参见“ 愿船 ”。
十二大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药师如来之十二愿也。(参见:药师)
(术语)药师如来之十二愿也。(参见:药师)
十二大愿医王善逝
【佛学大辞典】
(杂名)药师如来也,药师又云医王,善逝者,诸佛十号之一,如言如来。
(杂名)药师如来也,药师又云医王,善逝者,诸佛十号之一,如言如来。
十大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普贤之十大愿王也。(参见:普贤)
(术语)普贤之十大愿王也。(参见:普贤)
大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愿众生成佛之心也。又,佛愿救众生之心也。
(术语)愿众生成佛之心也。又,佛愿救众生之心也。
大愿船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之本愿譬如船也。净土传曰:「菩萨乘大愿船,住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如是送至西方,如有往者,无不得生。」往生要集中本曰:「无量清净觉经云: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众生,令乘大愿船送著西方。若众生有上大愿船者,并皆得去,此是易往也。」案清净觉经无此文,惟迦才净土论下有之。龙舒净土文二,引净土传而引此文,文少异。
(譬喻)佛之本愿譬如船也。净土传曰:「菩萨乘大愿船,住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如是送至西方,如有往者,无不得生。」往生要集中本曰:「无量清净觉经云: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众生,令乘大愿船送著西方。若众生有上大愿船者,并皆得去,此是易往也。」案清净觉经无此文,惟迦才净土论下有之。龙舒净土文二,引净土传而引此文,文少异。
大愿业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愿力与大业力也。阿弥陀佛思惟五劫而建立之四十八愿为大愿,积累兆载永劫之六度万行为大业。观经玄义分曰:「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术语)大愿力与大业力也。阿弥陀佛思惟五劫而建立之四十八愿为大愿,积累兆载永劫之六度万行为大业。观经玄义分曰:「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