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德  拼音:dà dé
1.盛美之德。《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民。」
2.大节。《论语。子张》:「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3.天地造物好生之德。《易经。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
4.高僧。
5.元朝成宗的年号(西元1297~1307)。
《国语辞典》:高才大德  拼音:gāo cái dà dé
才能和品德兼优。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国语辞典》:大贤大德(大贤大德)  拼音:dà xián dà dé
称赞他人品性甚为贤良、忠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王夫人大贤大德,小姐到彼,虽则权时落后,尽可快活终身。」
《分类字锦》:大德受命(大德受命)
礼记故大德者必受命
分类:符应
《國語辭典》:大恩大德  拼音:dà ēn dà dé
深厚的恩德。《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过迁向张孝基拜谢道:『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分類:巨大恩惠
《國語辭典》:厚德  拼音:hòu dé
1.大德、深厚的恩德。《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来。」
2.施与深厚的恩泽。《国语。晋语二》:「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漢語大詞典》:硕德(碩德)
(1).指大德之人。晋书·隐逸传·索袭:“ 索先生 硕德名儒,真可以諮大义。”南史·周弘正传:“ 弘正 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 明 宋濂 《送璞原师还越中序》:“ 白云悦公 ,时硕德也,身居巖壑,名闻禁闕。”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 桐 多名家, 方 为巨族,硕德英贤,联行并育。”
(2).大德。 唐 刘禹锡 《为京兆李尹答于襄州第一书》:“其宗勋有八柱之贵,其硕德有三老之重。” 宋 苏轼 《上监司谢礼上启》:“此盖伏遇某官硕德庇民,宏才伟世。”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侯既以硕德宏量高出一时,而君復以忠厚济之。” 沈从文 《边城》二:“惟运用这种习惯规矩排调一切的,必需一个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分類:大德
《漢語大詞典》:元德
大德。书·酒诰:“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孔 传:“亦惟天顺其大德而佑之。”国语·楚语上:“ 尧 有 丹朱 , 舜 有 商均 ……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姦子。”
分類:大德
《漢語大詞典》:重德
(1).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汉书·车千秋传:“ 千秋 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唐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宋史·向敏中传:“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
(2).以品德为重。 汉 阮瑀《吊伯夷文》:“东海让国,西山食薇,重德轻身,隐景潜暉。”
分類:大德品德
《國語辭典》:达德(達德)  拼音:dá dé
1.常行不变的道德。《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2.选拔录用有才德的人。如:「尊贤达德」。
《國語辭典》:峻德  拼音:jùn dé
大德。《礼记。大学》:「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也作「俊德」。
《漢語大詞典》:洪德
大德。 汉 张衡 《西京赋》:“皇恩溥,洪德施。”
分類:大德
《漢語大詞典》:恭德
(1).谦恭的品德。国语·晋语九:“昔先主 文子 少衅於难,从 姬氏 於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
(2).大德。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恭德,而君纳诸恶,无乃不可乎!”按,此引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恭德,作“共德”。 俞樾 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 杜氏 不释‘共’字,共当读为洪……下文又曰‘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犹云有大德。”
《漢語大詞典》:共德
大德。共,通“ 洪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杨伯峻 注:“共读为洪,大也。旧读共为恭,不妥。”
分類:大德
《漢語大詞典》:覃惠
深恩;大德。 南朝 宋 谢灵运 《辞禄赋》:“荷赏延之渥恩,在弱龄而覃惠。”
分類:深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