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程元振  拼音:chéng yuán zhèn
人名。唐三原人,生卒年不详。为宦官,代宗时为骠骑大将军,封邠国公,尽总禁兵,权震天下,后因谋反,被流放而死。
《漢語大詞典》:杜荆州
晋 杜预 曾官镇南大将军,都督 荆州 诸军事,故称。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 山吏部 ,书癖 杜荆州 。”
《漢語大詞典》:骠卫(驃衛)
汉 骠骑将军 霍去病 与大将军 卫青 的并称。《文选·扬雄〈长杨赋〉》:“於是 圣武 勃怒,爰整其旅。廼命 驃 卫 ,汾沄沸渭,云合电发。”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驃 ,驃骑 霍去病 也。 卫 , 卫青 也。”
《漢語大詞典》:庑金(廡金)
汉景帝 拜 窦婴 为大将军,赐金千金, 婴 置帝所赐金于廊庑,任军吏取用。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即以“廡金”作为轻财好施之典。 唐 陆扆 《授朱崇节河阳节度使制》:“廡金咸佇於 竇婴 ,竹马思迎於 郭伋 。”
《漢語大詞典》:将军箭(將軍箭)
(1).隋书·史万岁传:“军次 冯翊 ,见羣雁飞来, 万岁 谓 士彦 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 史万岁 官至上大将军、左领军将军。后因以“将军箭”为称美射技高超之典。 唐 温庭筠 《猎骑》诗:“蚕飢使君马,雁辟将军箭。”
(2).将军的令箭,军中发布命令时用。喻说话算数。 许地山 《缀网劳蛛》:“男人说话将军箭,事已做出,哪里还有脸皮收回来?”
《漢語大詞典》:八柱国(八柱國)
北朝 西魏 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 大统 十六年以前,计有 宇文泰 、 李虎 、 王元欣 、 李弼 、 独狐信 、 赵贵 、 于谨 、 侯莫陈崇 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漢語大詞典》:无表雪王章(無表雪王章)
汉成帝 时,帝舅大将军 王凤 专权。京兆尹 王章 上表谏帝疏远 王凤 ,不听,后 章 为 凤 构陷致死。见汉书·王章传。后以“无表雪王章”为诤臣直谏冤死之出典。 唐 李玖 《四丈夫同赋》之二:“虽有衣衾藏 李固 ,终无表疏雪 王章 。”
《國語辭典》:司马昭之心(司馬昭之心)  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歇后语)路人皆知。三国魏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蓄意篡夺帝位,专擅国政,自为相国,后髦封昭为晋公,加九锡,昭佯辞不受。曹髦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见《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安惇传》:「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迹,过赵高指鹿为马。」
《漢語大詞典》:小李将军(小李將軍)
(1).指 唐 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 李思训 之子 昭道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上:“ 思训 子 昭道 , 林甫 从弟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世上言山水者,称 大李将军 、 小李将军 。 昭道 虽不至将军,俗因其父呼之。”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 唐 大、小 李将军 始作金碧山水。” 清 王士禛 《再送念东》诗之五:“名蓝金碧和烟雨, 小李将军 画不成。”
(2).指 李昇 。宣和画谱卷三:“ 李昇 , 唐 末 成都 人也,初得 李思训 笔法,而清丽过之…… 蜀 人亦呼为 小李将军 。”参见“ 大李将军 ”。
《漢語大詞典》:大李将军(大李將軍)
指 唐 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 李思训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卷九:“ 李思训 ,宗室也,即 林甫 之伯父。早以艺称於当时,一家五人并善丹青,世咸重之,书画称一时之妙。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时人谓之大李将军其人也。”按,两《唐书》本传均作“右武卫大将军”。参见“ 小李将军 ”。
《国语辞典》:水浆不入(水浆不入)  拼音:shuǐ jiāng bù rù
汁液不入口。形容病情严重。北周。庾信〈周故大将军赵公墓志铭〉:「公顿伏苫寝,水浆不入,虽王人劝夺,疮钜愈增。」
《国语辞典》:趋利避害(趋利避害)  拼音:qū lì bì hài
趋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祸害。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明史。卷二一○。徐学诗传》:「而精悍警敏,揣摩巧中,足以趋利避害,弥缝缺失。」
《国语辞典》:李思训碑(李思训碑)  拼音:lǐ sī xùn bēi
唐代书法家李邕所撰。全名为〈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碑并序〉。此碑以行书带楷书笔法,瘦劲露骨,体健韵美。立于陕西省蒲城县。也称为「云麾将军碑」。
《国语辞典》:大小李将军(大小李将军)  拼音:dà xiǎo lǐ jiāng jūn
指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李思训曾官右武卫大将军,画坛遂有大李将军之称,连带便称李昭道为小李将军,故父子并称为「大小李将军」。两人都以擅画金碧山水著名于世。
《国语辞典》:殉义忘生(殉义忘生)  拼音:xùn yì wàng shēng
为正义而捐献生命。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也作「殉义忘身」。
《国语辞典》:衅起萧墙(衅起萧墙)  拼音:xìn qǐ xiāo qiáng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