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地动山摇(地動山搖)  拼音:dì dòng shān yáo
1.地在震动,山也摇动。形容地震的情况。如:「一阵地动山摇后,整条街的房子倒塌了将近一半。」
2.形容声势浩大。《西游记》第四回:「这场斗,真个是地动山摇,好杀也。」
《漢語大詞典》:地厘(地釐)
谓大地之道。《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百工伊凝,庶绩咸喜,荷天衢,提地釐。”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釐,理也。’上荷天道而下提地理,言则而效之。” 吕向 注:“天下之士皆欣荷天道之享通,统其地理以助君之安人也。地为臣道。提,统也。釐,理也。”
分類:大地
《漢語大詞典》:大叫唤
(1).佛教语。八大地狱之一。大智度论卷十六:“第四、第五名叫唤、大叫唤。”法苑珠林卷十一:“五名大呼,亦名大叫唤地狱,四山火起,欲逃无路,故名大叫唤地狱。”
(2).指大叫唤地狱中受苦的鬼魂。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我眼前总充塞着重迭的黑云,其中有故鬼,新鬼,游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唤,无叫唤,使我不堪闻见。”
《國語辭典》:大地回春  拼音:dà dì huí chūn
冬天过后,春天来了,地球回暖,一片绿意盎然。如:「看!树木冒出新芽,万物欣欣向荣,大地回春了。」
《漢語大詞典》:东非大裂谷
也称“东非大地堑”或“非洲大裂谷”。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断层陷落带。纵贯非洲大陆东部,长4000多千米。向北经红海延至西亚的死海约旦河谷地,总长6400多千米。裂谷两侧陡崖壁立,谷底分布着一系列洼地、盆地和湖泊。多火山、地震。有著名的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等。
《國語辭典》:顶天立地(頂天立地)  拼音:dǐng tiān lì dì
头顶著天,脚立于地。形容人处事光明磊落,气势豪迈。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不能够开疆展土笑谈间,算甚么顶天立地男儿汉。」《里语徵实。卷下。顶天立地引孙真人。卫生歌云》:「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也作「立地顶天」。
《漢語大詞典》:地圆说(地圓説)
以大地为球形的学说。相传为古 希腊 人 亚诺芝曼德 、 毕达哥拉斯 及 挨拉托色尼 所首创。至16世纪初, 葡萄牙 人 麦哲伦 绕地球一周,18世纪 英国 科学家 牛顿 以力学理论证明太阳系中各行星之形状,此学说遂为世人所公认。
《漢語大詞典》:千里无烟(千里無烟)
谓广大地区粮尽炊断。三国志·魏志·卫顗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
《漢語大詞典》:劈天盖地
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例如:大雨倾盆泻下,雷声闪电劈天盖地掠过。
《國語辭典》: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拼音: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日月运行天空,江河流经大地。比喻恒古不变,历久不衰。
《國語辭典》:山崩地裂  拼音:shān bēng dì liè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汉书。卷九。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后亦用以形容浩大的声势。《平妖传》第四○回:「忽听得青天上一连数声霹雳,一如山崩地裂。」也作「山崩地陷」、「山崩地坼」。
《國語辭典》:山崩地陷  拼音:shān bēng dì xiàn
山岳崩倒,大地陷落。《晋书。卷四。惠帝纪》:「淮南、寿春洪水出,山崩地陷,坏城府及百姓庐舍。」后亦用以形容浩大的声势。《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也作「山崩地裂」、「山崩地坼」。
《漢語大詞典》:山山水水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泛指广袤辽阔的大地。《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二十几年来,他( 朱德 )的足迹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