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名  拼音:dà míng
1.人享有极高的名誉声望。《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
2.尊称别人的名字。《三国演义》第六七回:「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先生大名,如雷灌耳。」
《分类字锦》:众种大名(众种大名)
见百榖注
分类:
《国语辞典》:四大名山  拼音:sì dà míng shān
中国佛教传说山西五台山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故将此四山视为佛教胜地,合称为「四大名山」。
《国语辞典》:久闻大名(久闻大名)  拼音:jiǔ wén dà míng
对对方的名气,早已有所耳闻。常用作交际时的客套话。《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万帅是久闻大名的,当下见面,魏总办行了鞠躬礼,万帅说了些仰慕的话头。」
《国语辞典》:久仰大名  拼音:jiǔ yǎng dà míng
对对方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的客套话。《儒林外史》第一○回:「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只是无缘,不曾拜识。」
《国语辞典》:尊姓大名  拼音:zūn xìng dà míng
当面问人姓名时的敬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姐姐,尊姓大名,何处人氏?」《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敢拜问尊官尊姓大名?因甚降临这乡所在?」
《國語辭典》:大名鼎鼎  拼音:dà míng dǐng dǐng
形容人的名气声望很大。《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也作「鼎鼎大名」。
分類:名气
《漢語大詞典》:大名难居(大名難居)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句践 以霸,而 范蠡 称上将军。还反国, 范蠡 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寳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 唐 李白 《泽畔令序》:“所谓大名难居,硕果不食。”
《國語辭典》:鼎鼎大名  拼音:dǐng dǐng dà míng
形容人的名气、声望很大。也作「大名鼎鼎」。
分類:名声极大
《漢語大詞典》: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久聞大名,如雷貫耳)
客套语。谓早已知道对方的声名。《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玄德 下拜曰:‘ 汉 室末胄, 涿郡 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晚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要想拜见拜见。”
《國語辭典》:鸿名(鴻名)  拼音:hóng míng
大名。《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唐。李白〈春日行〉:「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分類:大名盛名
《漢語大詞典》:尊名
(1).崇高的声名。韩非子·难二:“ 惠公 没, 文公 授之,围 魏 取 鄴 , 城濮 之战,五败 荆 人,取尊名於天下,亦此人之用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2).指帝号。战国策·赵策四:“臣以 齐 致尊名於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於王。”
(3).谓称颂其声誉。礼记·表记:“先王謚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於行也。” 郑玄 注:“先王论行以为謚;以尊名者,使声誉可得而尊言也。”
(4).犹大名。对人名字的敬称。《西湖二集·救金鲤龙王报德》:“敢问秀才高姓尊名。”《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怕的是那弹章里面带上一个尊名,总然不做钦犯干连,这个麟阁标名,御览相批,传闻天下,妙不可言。”
《漢語大詞典》:鸿号(鴻號)
大名;美称。 唐 韩愈 《争臣论》:“致吾君於 尧 舜 ,熙鸿号於无穷也。” 宋 岳珂 桯史·淳熙内禅颂:“惟我 寿皇 ,圣孝孔时,力靡遗餘,爱敬既究,熙以鸿号。” 明 张居正 《圣孝纪》:“鸿号之称定,则一本之义昭。”
分類:大名
《漢語大詞典》:鸿称(鴻稱)
大名;美称。 宋 陆游 《光宗册宝贺太皇太后笺》:“諏穀旦於清臺,蓍龟允协;奉鸿称於考庙,典册有严。”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三》:“古瓌伟奇特之士,树鸿业于当时,垂鸿称于后世者,岂独其才之过人哉!”
分類:大名
《漢語大詞典》:朱木
(1).大名。山海经·大荒南经:“ 帝尧 、 帝嚳 、 帝舜 葬于 岳山 。爰有文贝……朱木、赤枝、青华、玄实。”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盖山之国 。有树,赤皮支榦,青叶,名曰朱木。” 郭璞 注:“或作朱威木也。”
(2).红色刑杖。 清 袁枚 新齐谐·假女:“且诸女子与通姦皆暗昩不明之事,儘可覆盖,何必逼我供招,宣诸章奏,各拟重杖,使数十郡县富贵人家女子,玉雪肌肤困于朱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