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移山填海  拼音:yí shān tián hǎi
1.移动山岳,填进大海。《孤本元明杂剧。八仙过海。楔子》:「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乾,教你无处潜藏。」
2.比喻极度艰辛困难。
《漢語大詞典》:移山造海
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朱德 《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嚮前。” 秦牧 《花城·古董》:“那些移山造海的人们,几万、几万在劳动着,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十几万人。”
《国语辞典》:鼎力相助  拼音:dǐng lì xiāng zhù
大力帮助。如:「这次多亏你鼎力相助,才化解了公司的财务危机。」
分类:大力帮助
《国语辞典》:铁三角(铁三角)  拼音:tiě sān jiǎo
比喻具有强大力量的三方面,结合成强势而稳固的阵容。如:「这出戏的制作人及男、女主角,是电视台公认的铁三角。」
《漢語大詞典》:丰佐(豐佐)
犹言大力辅助。 唐 柳宗元 《大鉴禅师碑文》:“乃今始告天子,得大諡,丰佐吾道,其可无辞。” 严复 《〈原富〉按语》:“若主计者用其私智,於一业欲有所丰佐,於一业欲有所沮挠,其效常终於纠棼,不仅无益而已。”
分類:大力辅助
《國語辭典》:大喊大叫  拼音:dà hǎn dà jiào
大声喊叫。如:「大喊大叫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漢語大詞典》:鼎助
敬辞,大力协助。例如:感谢鼎助之恩。
《漢語大詞典》:鼎庇
敬辞。大力庇护。 明 鹿善继 《与范鉴田书》:“ 容城 孙生 ,竟借鼎庇,得还故物。”
《漢語大詞典》:吃奶气力(吃奶氣力)
形容一个人所能有的最大力气。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假使用那副吃奶气力--死死抱住所谓文学的那副气力,去研究和创作 中国 的线画式的连环图画、唱本等等,未必见得就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作品。”
《國語辭典》:排山倒海  拼音:pái shān dǎo hǎi
比喻力量、气势巨大。如:「大众对于改革的呼声如排山倒海而来,政府不得不重新检视现有的政策。」《孽海花》第二五回:「耳中祇听得排山倒海的风声,园中树木的摧折声,门窗砰硼的开关声。」
《國語辭典》:傻劲儿(傻勁兒)  拼音:shǎ jìn ér
1.傻气的样子。如:「瞧你那股傻劲儿,真是让人好气又好笑。」
2.形容人力气大或一味凭力气做事。如:「这件事光凭著傻劲儿蛮干是行不通的,必须靠点儿技巧。」
《國語辭典》:尽力而为(盡力而為)  拼音:jìn lì ér wéi
语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指用尽所有的力量去做。《痛史》第八回:「但我看得目下决难挽回,丞相可去尽力而为。」
《漢語大詞典》:猛劲儿
猛力;猛然间用出来的大力气。例如:砍树要用猛劲儿。
分類:大力力气
《漢語大詞典》:力大无比
形容力量巨大。指因质或性能使某物具有的力量(如体质健壮情况或军事组织中的巨大设备),能使之产生力量,或在抵抗、进攻、持久中显示出的巨大力量。例如:力大无比的人。
十六大力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众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众生,名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于诸众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为意力。三、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诸法甚深之法义,名为行力。四、惭力,菩萨能以惭愧之故,远离一切罪业,兴同起种种善法,名为惭力。五、强力,菩萨于一切障难中能坚忍而不为非行,名为强力。六、持力,菩萨于所受之法,悉能演说开导,而无遗忘,名为持力。七、慧力,菩萨有大智慧,照了诸法皆空,千亿魔兵,不能恼之。名为慧力。八、德力,菩萨修无欲行,具诸功德,离诸染著,名为德力。九、辩力,菩萨有大辩力,于百千劫随解诸法,所说无碍,名为辩力。十、色力,菩萨色相端正,若帝释梵天及四天王至菩萨所,一见之顷,黯然无色,名为色力。十一、身力,菩萨之身,坚固清净,犹如金刚,火不能烧,刀不能断,于外道中最高特胜,名为身力。十二、财力,菩萨于众珍宝随所念愿应时即至,名为财力。十三、心力,菩萨知诸众生性欲,能一其心顺而化之,名为心力。十四、神足力,菩萨化导众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现神变,度脱之,名为神通力。十五、弘法力,菩萨于诸佛之法能广为一切众生宣说,使众生闻之而不断绝,信受奉行,等除众苦,名为弘法力。十六、降魔力,菩萨修习禅定,承顺佛旨,能伏众魔,名为降魔力。见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二。
【三藏法数】
(出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诸众生,未得度者,悉愿度脱,是名意力。
〔三、行力〕,行即进趣之义。谓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所说甚深法义,是名行力。
〔四、惭力〕,谓菩萨以能惭愧,故远离一切罪行,兴起种种善法,是名惭力。
〔五、强力〕,谓菩萨于一切障难之中,而能坚忍不为非行,是名强力。
〔六、持力〕,谓菩萨于所受持之法,悉能宣演开导,而无遗忘,是名持力。
〔七、慧力〕,谓菩萨有大智慧,照了诸法皆空,虽亿千魔兵而不能恼,是名慧力。
〔八、德力〕,谓菩萨修无欲行,具诸功德,离诸染著,是名德力。
〔九、辩力〕,谓菩萨有大辩才,于百千劫,随解诸法,所说无碍,是名辩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十、色力〕,谓菩萨色相端正,若帝释、梵王及四天王诣菩萨所,一见之顷,黯然无色,是名色力。(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梵王,即大梵天王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十一、身力〕,谓菩萨之身,坚固清净,犹如金刚,火不能烧,刀不能断,于外道中最胜独尊,是为身力。
〔十二、财力〕,谓菩萨于众珍宝,随所念愿,应时即至,是名财力。
〔十三、心力〕,谓菩萨知诸众生性欲,能一其心而顺化之,是名心力。
〔十四、神足力〕,谓菩萨化导众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现神变,而度脱之,是名神足力。
〔十五、弘法力〕,谓菩萨于诸佛法,能广为一切众生宣说,使其闻之,而不断绝,信受奉行,等除众苦,是名弘法力。
〔十六、降魔力〕,谓菩萨修习禅定,承顺佛旨,能伏众魔,是名降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