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立夏
一夏
夏来
夏中
夏长
夏首
夏州
夏夜
夏氏
清夏
宜夏
夏阴
经夏
涉夏
夏山
《國語辭典》:立夏  拼音:lì xià
二十四节气之一。国历五月六日或七日,我国以立夏为夏季的开始。
《漢語大詞典》:一夏
(1).一个夏季。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其遭若 尧 、 汤 之水旱,犹一冬一夏也。” 宋 戴复古 《织妇叹》诗:“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骈字类编》:夏来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八首 其八 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
《漢語大詞典》:夏中
(1).犹夏季。 晋 王羲之 《谢仁祖帖》:“忽然夏中感怀,冷冷不适。足下復何似,耿耿。” 唐 戴叔伦 《送裴判官回湖南》诗:“莫怕南风且尽欢, 湘 山多雨夏中寒。”宋书·庾炳之传:“ 刘雍 自谓得其力助,事之如父,夏中进甘蔗,若新发於州。”
(2).佛教语。谓夏安居间之九十日,即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骈字类编》:夏长(夏长)
礼记乐记见春作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见春生下 易林井之巽春 生草夏长条枝万物蕃滋充实益有不道德指归论见春生下陵周髀算经中衡左右冬有 死之草夏长之类 徐 陈公九锡文夏长春生显仁藏用春刘允济天赋既霆震而霜威亦 生而夏长
《漢語大詞典》:夏首
夏初。 南朝 梁 王僧孺 《侍宴》诗:“丽景属春餘,清阴澄夏首。” 唐 王维 《资圣寺送甘二》诗:“柳色蔼春餘,槐阴清夏首。不觉御沟上,衔悲执杯酒。” 唐 韦应物 《始夏南园思旧里》诗:“夏首云物变,雨阴草木繁。”
分類:四月
《骈字类编》:夏州
战国策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周书文帝纪表太祖为使特节武卫将军夏州刺史命又宇文夏州英姿不世雄谟冠时远迩归心士卒用 因而奉之则大事集矣 唐书地理志夏州朔方郡土贡毡角弓酥拒霜荠初宋史夏国传李彝兴夏州人也本姓拓跋氏唐贞观 有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其后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左地理通释徐广曰楚考烈王元年秦取夏州裴骃案 传注不说夏州所在车胤撰桓温集云夏口城数里有洲名夏州正义云大江中州也传明一统志夏州城在宁夏卫城东黄河岸侧
又左 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注州乡属示讨夏氏所获也
《骈字类编》:夏夜
唐 王昌龄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唐 刘禹锡 聚蚊谣 沈沈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漢語大詞典》:夏氏
见“ 夏后氏 ”。
《國語辭典》:夏后氏  拼音:xià hòu shì
1.夏禹的别名。参见「夏禹」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夏后氏兴,业峻鸿绩。」
2.夏朝的别名。参见「夏朝」条。《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
《漢語大詞典》:清夏
清和的初夏。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四:“时惟清夏始,云景曖含芳。” 唐 皮日休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
分類:清和四月
《骈字类编》:宜夏
入越记丁氏园轩楹太敞宜夏不宜秋宜戴复古玉华洞诗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夏
《骈字类编》:夏阴(夏阴)
崔镇尚书省梧桐赋苟求夏阴与秋实无拔杨以树茨 李绅别双温树诗轻剪绿丝秋叶暗密扶纤干夏阴繁双皮日休夏首病愈诗晓入清和尚祫衣夏阴初合掩 扉 秦观泊吴县观音院诗广除庇夏阴飞栋明朝晷周又明一统志夏阴山在常州府无钖县西三十五里 回一十五里连亘柯山西临太湖
《分类字锦》:经夏(经夏)
陆龟蒙 诗酒材经夏阙诗债待秋徵孔平仲诗 寂寞东斋又经夏。
分类:
《分类字锦》:涉夏(涉夏)
翁卷 涉夏思已深,感秋念逾迫。
分类:
《骈字类编》:夏山
辍耕录写山水诀夏山欲雨要带水笔山上有小石块堆在上谓之矾头用水笔晕开加淡青螺又是一般秀润坦林泉高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 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卧游录郭熙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金又明一统志夏山在临江府东六十里
又夏山在 华府东阳县东南四十五里四面峭绝山顶有池冬温夏凉岁旱于此祷雨山侧有夏禹庙因名
又礼记明堂位有虞氏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