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9  60  61  6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法腊
夏蚕
分龙雨
鵙鸣
留客雨
夏汛
夏雩
夏粮
看耘
午季
苦夏
朱烟
暑夏
竹布
九暑
《漢語大詞典》:法腊(法臘)
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兴福传三·后晋东京相国寺遵诲:“﹝ 遵诲 ﹞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义浄 ﹞ 先天 二年卒,春秋七十九,法腊五十九。”参见“ 法岁 ”。
《漢語大詞典》:法岁(法歲)
佛教语。出家受戒后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毕,即增加一年的“法岁”。因以“法岁”称僧人出家的年资。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 宋 时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结制,安居刹院,不敢起单云游。建楞严会,每日诵经脩懺。朝廷降赐金帛,檀信随喜,施助无虚日。至七月十五日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
《漢語大詞典》:夏蚕(夏蠶)
夏季养的蚕。 宋 戴复古 《织妇叹》:“春蚕成丝復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宋 邢居实 《雨后出城马上作》诗:“紫椹饱黄鸝,人家夏蚕老。”
分類:
《漢語大詞典》:分龙雨(分龍雨)
即隔辙雨。夏季所降对流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古人以为由于龙分管不同区域的降雨使然,故谓之“分龙雨”。此种情况始出之时日, 宋 时 吴越 之俗谓在夏历五月二十日, 清 时 燕 地之俗谓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称此日为“分龙日”,亦称“ 分龙兵 ”、“ 分龙 ”。 宋 陆佃 埤雅·释天:“今俗五月谓之分龙雨,曰隔辙,言夏雨多暴至,龙各有分域,雨暘往往隔一辙而异也。”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吴 越 之俗,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二 浙 ﹞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徧,犹北人呼隔辙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分龙兵》:“京师谓五月二十三日为分龙兵。”
分類:
《分类字锦》:鵙鸣(鵙鸣)
礼记仲夏之月鵙始鸣
分类:
《國語辭典》:留客雨  拼音:liú kè yǔ
连日不断的下雨,使客人无法离去。《通俗编。天文》引《陆机要览》:「昔羽山有神人与左元放共游蓟子训所,坐欲起,子训应欲留之,二日之中三雨。今呼二日三雨亦为留客雨云。」
《漢語大詞典》:夏汛
夏季汛期。 清 魏源 《秦淮镫船引》:“廿载以来江涨高,年年夏汛水平桥。”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这时候,夏汛虽已过去了, 潍河 里仍然泛滥着汹涌的秋天的洪水。”
分類:
《漢語大詞典》:夏雩
古代夏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诗·周颂·噫嘻序“春夏祈穀于上帝也” 唐 孔颖达 疏:“谓 周公成王 之时,春郊夏雩以祷求膏雨而成其穀实,为此祭於上帝。”
《漢語大詞典》:夏粮(夏糧)
夏季收获的粮食。如:小麦、早稻等。
《分类字锦》:看耘
韦应物 已看耘夏田。
分类:
《漢語大詞典》:午季
(1).指夏季。《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怎样制定一年的增产计划》:“午季作物……普遍施了一交底肥。”
(2).借指午季农作物。如:收午季;午季登场了。
《国语辞典》:苦夏  拼音:kǔ xià
人于夏日,不胜溽热,而至食欲衰退,身体消瘦,精神不振。如:「夏季溽暑,无妨多吃瓜果以袪除苦夏。」
《分类字锦》:朱烟
卞伯玉大暑赋流风兮莫继朱烟兮四缠
分类:
《漢語大詞典》:暑夏
炎热的夏季。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进军。”晋书·王鉴传:“议者或以当今暑夏,非出军之时。”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分類:炎热
《國語辭典》:竹布  拼音:zhú bù
1.用竹纤维织成的布。
2.用亚麻纤维织成的亚麻布,质地致密,多淡青色。
3.质地细密的浅蓝色棉布,常用作夏装。
《漢語大詞典》:竹疏布
用竹子作原料织成的布。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箪竹:“簞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六七尺,出 九真 。彼人取嫰者磓浸纺织为布,谓之竹疏布。”疏,一本作“ 练 ”。
分類:竹子原料
《漢語大詞典》:九暑
指夏季九十天的暑热天气。管子·四时:“九暑乃至,时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 尹知章 注:“九暑,谓九夏之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