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刻厉(刻厲)
(1).严酷;苛刻严厉。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霜焉雪焉,劲烈刻厉,翦击其枝叶,剥伤其肤理。” 明 方孝孺 《题周氏文后》:“宽裕有容者,誉人多过其实;刻厉疾恶者,取人多丧其真。”
(2).谓书法或文辞峭拔。 宋 苏轼 《书唐氏六家书后》:“ 率更 貌寒寝,敏悟絶人。今观其书,劲峻刻厉,正称其貌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品性温和的作家即使在震怒的时候也写不出十分刻厉的文章。”
(3).刻苦自励。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尔朱世隆 之初为僕射也。畏 尔朱荣 之威严,深自刻厉,留心几案,应接宾客,有开敏之名。”明史·孙汝敬传:“自此刻厉为学,纍迁侍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王 归,弥自刻厉。”
《漢語大詞典》:用例
(1).援用成例。宋史·寇準传:“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也,若用例,一吏职尔。”宋史·司马光传:“今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用例,则胥吏矣。”
(2).动用中的实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如果能够随处留意,遇到新的用例,归纳起来,不是一条很有意义的笔记吗?”
《漢語大詞典》:沈郁(沈鬱)
亦作“沉鬱”。
(1).沉闷忧郁。 晋 陆机 《思归赋》:“伊我思之沉鬱,愴感物而增深。” 唐 李益 《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诗:“愴怀非外至,沉鬱自中肠。” 茅盾 《创造》一:“在沉郁的心绪中, 君实 又回忆起 娴娴 和他的一切琐屑的龃龉来。”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含有庄重、畏敬、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缓;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急。”
(2).深刻含蕴;深沉蕴藉。 汉 刘歆 《与扬雄书》:“非 子云 澹雅之才,沉鬱之思,不能经年鋭精,以成此书。”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子美 不能为 太白 之飘逸, 太白 不能为 子美 之沉鬱。”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作词之法,首贵沉鬱,沉则不浮,鬱则不薄。顾沉鬱未易强求,不根柢於《风》《骚》,乌能沉鬱!”
《國語辭典》:调剂(調劑)  拼音:tiáo jì
1.调适。如:「旅行可以调剂紧张的生活。」
2.调配药物。
《國語辭典》:赏月(賞月)  拼音:shǎng yuè
观赏月色。宋。孔武仲〈祠二庙之明日未得顺风呈同行〉诗:「吟诗赏月岳阳楼,买鱼沽酒巴陵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昨夜中秋赏月,叫妾取金杯饮酒,不料偶然失手,落在河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安舒
(1).安详,舒缓。《汉书·匡衡传》:“勇猛刚强者戒於大暴,仁爱温良者戒於无断,湛静安舒者戒於后时,广心浩大者戒於遗忘。” 汉 刘向 说苑·谈丛:“百方之事,万变锋出,或欲持虚,或欲持实;或好浮游,或好诚必;或行安舒,或为飘疾。从此观之,天下不可一。”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卷二:“周礼‘ 河 南曰 豫州 ’,豫者,舒也。言禀中 河 之气,性理安舒也。” 郑振铎 《离别》:“又一再嘱咐着我,能够早回,便早些回来。他这些话是安舒的慈爱的说着的。”
(2).安适舒坦。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今得心安舒而身逸豫,坐探圣人之道,又无人讥察而责望之,何乐如是!”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我看那副对子十四字个个稳当,好象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很安舒的样子。”
(3).谓使安适舒坦。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一切将来的梦想已不能安舒他底精神,他对于痛苦的现实之感觉是太锐敏了。”
(4).犹安泰。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鹅的别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怎么必定用这‘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国之安舒,生之乐易,未能获也。”
《國語辭典》:论理(論理)  拼音:lùn lǐ
1.论说道理,逻辑学上指依合理的原理或法则辩證正误的方法。《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谏说论理之臣闻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
2.照道理说。《红楼梦》第二九回:「论理,我比不得别人,应该里头伺候。」《儒林外史》第九回:「论理,我弟兄既仰慕他,就该先到他家相见订交。」
《國語辭典》:词语(詞語)  拼音:cí yǔ
词和短语。如:「我实在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
《國語辭典》:发出(發出)  拼音:fā chū
传出、送出或表达出来。如:「发出声音」、「发出函件」、「发出款项」。
《國語辭典》:头皮(頭皮)  拼音:tóu pí
1.头部的皮肤。《红楼梦》第六三回:「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
2.头皮表面脱落下来的屑。
3.头。《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您将三十贯与他去,便从断送了他头皮,使他无归路也!」
《漢語大詞典》:老头皮(老頭皮)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真宗 东封,访天下隐者,得 杞 人 杨朴 ,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 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 宋 辛弃疾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词:“记得 瓢泉 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驀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之一:“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國語辭典》:收受  拼音:shōu shòu
收下、接受。《水浒传》第八三回:「原无老小者,给付本人,自行收受。」《平妖传》第二五回:「仙人言称是本州之神,与小人酒食吃了,又将此物出来,叫小人付与州官收受,不许漏泄天机。」
《國語辭典》:牵萦(牽縈)  拼音:qiān yíng
牵缠羁绊。《西游记》第五回:「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
《國語辭典》:揣度  拼音:chuǎi duò
猜测、料想,暗地里估量。《淮南子。人间》:「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西游记》第五回:「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也作「揣测」。
《國語辭典》:清楚  拼音:qīng chǔ
1.清晰明白。《红楼梦》第五五回:「连吴姐姐这么个办老了事的,也不查清楚了,就来混我们。」《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了,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2.整齐洁净。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二九出:「善才姐,你做了仙娥,消瘦甚的?俺说道院清楚,胜却人间多少。」
3.整理洁净。《英烈传》第六回:「你把这柴乱堆乱塞,倒要我们替你清楚,你独自在此耍子!」
4.清秀齐整。《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且是生得清楚,在房内茶饭针线。」《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看那女子,人物清楚,比门前站的,更胜几分。」
5.了解。如:「我很清楚他的为人。」
《漢語大詞典》:遍读(徧讀)
全部阅读;通读。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 衡 , 衡 曰:‘愿得主人书徧读之。’”徧,一本作“ 遍 ”。宋史·张昭传:“未冠,徧读九经,尽通其义。”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五:“古来诗人的集子很多,仅只 唐 人的集子已经不少了,哪能一一徧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