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图案(圖案)  拼音:tú àn
原指为了制造器物,而事先设计的施工图样。包括造型结构、色彩、纹饰等。后泛指具有美术与装饰性的图形和色彩。
《國語辭典》:乾燥  拼音:gān zào
缺乏水分。《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
《國語辭典》:凑近(湊近)  拼音:còu jìn
靠得更近。《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同桌几个人,也都把身子凑近来看。」
《漢語大詞典》:俦伴(儔伴)
伴侣,同伴。 清 姚鼐 《东梁山僧舍》诗:“往迹无儔伴,春阴弥悄然。”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因为没有俦伴啊……你们来得正好。”
《國語辭典》:读死书(讀死書)  拼音:dú sǐ shū
执著于书本所说而不晓得变通、灵活运用。如:「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应用所学,如此才不会读死书。」
《漢語大詞典》:蜜恋(蜜戀)
甜蜜的恋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 张大文 和 周锦华 两人从蜜恋到彼此不理睬,还是 周乐华 离开学校以前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品词(品詞)
旧称词类为“品词”。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个学生很熟地背出文法上品词的名称来。” 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 日本 ﹞从 中国 楷书的一部分借过去造成五十音‘片假名’(楷书字母),又从草书的一部分借过去造成‘平假名’(草书字母),再直接借用些 中国 的各种品词,而加上他所固有的语尾,于是便形成了 日本 人现在的文字。”
《國語辭典》:评释(評釋)  拼音:píng shì
批评和解释。如:「唐诗评释。」
《漢語大詞典》:剧词(劇詞)
亦作“ 剧辞 ”。 台词。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一:“譬如同为剧词,并假定所发挥的正是同样的四种作用,但一用散文写成,一用诗句写成,说念时岂能毫无分别!”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五:“读语体文时,就同话剧的演员在舞台上念诵剧辞一般。”
《國語辭典》:有条有理(有條有理)  拼音:yǒu tiáo yǒu lǐ
条理层次分明而不紊乱。参见「有条不紊」条。《文明小史》第六○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又操了一枝好文笔,发起议论来,无论新学旧学,都说得有条有理。」
《國語辭典》:诱因(誘因)  拼音:yòu yīn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如:「大型超市物价低廉,是促使顾客前来采购的诱因之一。」
《國語辭典》:指派  拼音:zhǐ pài
1.派遣、委任。如:「公司指派我到分部去当主任。」
2.指摘。如:「不是主任要指派你的不是,而是你实在太过疏忽,才导致这次公司的损失。」
《漢語大詞典》:应节合拍(應節合拍)
(1).合乎节拍。 韦君宜 《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2).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一方面‘俯拾即是’,一方面却又‘着手成春’,只因为工夫已经成熟,在无所容心之间,自能应节合拍的缘故。”
《國語辭典》:主旨  拼音:zhǔ zhǐ
1.主要的意旨。如:「本文的主旨在说明道德的重要性。」
2.现代公文中的一项,用于说明行文的主要意旨。
《國語辭典》:诸如此类(諸如此類)  拼音:zhū rú cǐ lèi
与此相类似的许多事物。《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诸如此类的笑话,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