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还元(還元)
(1).人恢复本来面目或事物恢复原状。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你与我逞精神,送旧迎新,二十载还元见 老君 。”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金一为箔,无復再还元矣。” 郭沫若 《长春集·迎春序曲》:“墓里的枯骸,它们也在变,变成肥料再向生命还元。”
(2).恢复、滋养元气。 唐 吕岩 《渔父词·炼质》:“运本还元於此寻,周流金鼎虎龙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秋石:“主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漏精白浊,滋肾水,养丹田,返本还元,归根復命。”
《國語辭典》:修理  拼音:xiū lǐ
1.整治。《后汉书。卷六九。窦何列传。何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以镇京师。」《红楼梦》第八九回:「又要开销国帑修理城工,工部司官又有一番照料,所以部里特来报知老爷的。」
2.惩处、教训。如:「他把下属狠狠修理了一顿,然后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國語辭典》:复职(復職)  拼音:fù zhí
恢复原职。《三国演义》第九四回:「魏主曹睿,一面驾幸长安,一面诏司马懿复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礼部尚书李彦青给假半年,还朝复职。」
《漢語大詞典》:返本
(1).复归本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方弘风纬俗,返本于上古之初。”镜花缘第六回:“日后缘满,还是另须苦修,方能返本;还是刚弃红尘,就能还原。到了那时,纔知我的道行并非浅薄之辈哩。”
(2).指恢复原来状态。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进化或可停,而生物不能返本。”
(3).翻本,赢回赌本。《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 黄三溜子 急於返本,嫌人家押的少,还説人家赢钱的都藏着不肯拿出来。”
《漢語大詞典》:还初(還初)
(1).恢复原来的地位。魏书·显祖纪:“诸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
(2).回到人性本初纯真的状态。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述前 明 篤行诸生,还初超然。”
《國語辭典》:复任(復任)  拼音:fù rèn
回复原任。如:「他因功复任,而且受到上司的赏识。」
《國語辭典》:仍然  拼音:réng rán
依然、还是。《红楼梦》第四四回:「鲍二又有体面,又有银子,有何不依,便仍然奉承贾琏。」《老残游记》第一九回:「陶三仍然不肯,说:『除非许大写上保中。』」
《漢語大詞典》:反素
(1).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周书·苏绰传》:“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
(2).引申为归隐。 唐 司空图 《成均讽》:“编蓬反素,誓击壤以忘机。”
《國語辭典》:复原(復原)  拼音:fù yuán
1.恢复原状。如:「经过这次大变动,想要复原已经很难。」
2.军事上指战争结束后,恢复平时人员的编制。
3.恢复元气。也作「复元」。
《漢語大詞典》:迁复(遷復)
犹言恢复原样。新唐书·卢怀慎传:“窃见内外官有賕餉狼藉,劓剥蒸人,虽坐流黜,俄而迁復,还为牧宰。” 唐 李阳冰 《上李大夫论古篆书》:“鱼鲁一惑, 涇 渭 同流,学者相承,靡所迁復。”
《漢語大詞典》:还宗(還宗)
出嗣异姓或别支的养子还归本宗、恢复原姓。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冒 冯 姓者皆还宗。” 胡三省 注:“冒 冯 姓者,皆 行袭 之养子也,使之归宗,所以消散其党。”《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不怕等二老归天后再还宗,或者兼祧两姓俱可。”
《漢語大詞典》:还姓(還姓)
恢复原姓。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更立九十九姓,还存三十六国,旧胄还姓 尔绵 。”
分類:恢复复原
《漢語大詞典》:还形(還形)
(1).指反覆的形势。国语·越语下:“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得时不成,天有还形。” 韦昭 注:“还,反也。形,体也。”
(2).恢复原来形状。 元 袁桷 《九华台赋》:“如枯落妍,敛英还形。”
《國語辭典》:还原(還原)  拼音:huán yuán
1.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的现象。而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有一物质被还原,则同时应有另一物质被氧化。
2.在数学式演算完后,再按原运算顺序作一次逆运算,则可回复原数学式。由还原可以验證运算的正确与否。
3.恢复事物原来的样子或位置。如:「取用图书,敬请还原。」
《漢語大詞典》:返素
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引申指归隐。魏书·阳固传:“还故园而解羈兮,入茅宇而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