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祭遵


《后汉书》卷二十《祭遵传》
「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又建为孔子立后,奏置五经大夫。虽在军旅,不忘俎豆,可谓好礼悦乐,守死善道者也。」唐·李贤注引《礼记·投壶经》:「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长二尺八寸,无去其皮,取其坚而重。投之胜者饮不胜者,以为优劣也。」

例句

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杜甫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典故 
雅歌筹壶


《后汉书》卷二十〈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祭遵〉~742~
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典故
玉壶鸳鸯语

相关人物
元彻


《太平广记》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元柳二公〉~66~
元和初,有元彻、柳实者,居于衡山。二公俱有从父为官浙右。李庶人连累,各窜于欢、爱州。二公共结行李而往省焉。至于廉州合浦县,登舟而欲越海,将抵交趾,舣舟于合浦岸。夜有村人飨神,箫鼓喧哗。舟人与二公仆吏齐往看焉。夜将午,俄飓风欻起,断缆漂舟,入于大海,莫知所适。罥长鲸之鬐,抢巨鳌之背,浪浮雪峤,日涌火轮。触蛟室而梭停,撞蜃楼而瓦解。摆簸数四,几欲倾沉,然后抵孤岛而风止。二公愁闷而陟焉,见天王尊像,莹然于岭所,有金炉香烬,而别无一物。二公周览之次,忽睹海面上有巨兽,出首四顾,若有察听,牙森剑戟,目闪电光,良久而没。逡巡,复有紫云自海面涌出,漫衍数百步,中有五色大芙蓉,高百馀丈,叶叶而绽,内有帐幄,若绣绮错杂,耀夺人眼。又见虹桥忽展,直抵于岛上。俄有双鬟侍女,捧玉合,持金炉,自莲叶而来天尊所,易其残烬,炷以异香。二公见之,前告叩头,辞理哀酸,求返人世。双鬟不答。二公请益良久。女曰:「子是何人,而遽至此。」二公具以实白之。女曰:「少顷有玉虚尊师当降此岛,与南溟夫人会约。子但坚请之,将有所遂。」言讫,有道士乘白鹿,驭彩霞,直降于岛上。二公并拜而泣告。尊师悯之曰:「子可随此女而谒南溟夫人,当有归期,可无碍矣。」尊师语双鬟曰:「余暂修真毕,当诣彼。」二子受教,至帐前行拜谒之礼。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艳,神澄沆瀣,气肃沧溟。二子告以姓字。夫人哂之曰:「昔时天台有刘晨,今有柳实;昔有阮肇,今有元彻;昔时有刘阮,今有元柳:莫非天也。设二榻而坐。俄顷尊师至,夫人迎拜,遂还坐。有仙娥数辈,奏笙簧箫笛。旁列鸾凤之歌舞,雅合节奏。二子恍惚。若梦于钧天,即人世罕闻见矣。遂命飞觞。忽有玄鹤,衔彩笺自空而至曰:「安期生知尊师赴南溟会,暂请枉驾。」尊师读之,谓玄鹤曰:「寻当至彼。」尊师语夫人曰:「与安期生间阔千年,不值南游,无因访话。」夫人遂促侍女进馔,玉器光洁。夫人对食,而二子不得饷。尊师曰:「二子虽未合饷,然为求人间之食而饷之。」夫人曰:「然!」即别进馔,乃人间味也。尊师食毕,怀中出丹菉一卷而授夫人。夫人拜而受之,遂告去。回顾二子曰:「子有道骨,归乃不难;然邂逅相遇,合有灵药相贶。子但宿分自有师,吾不当为子师耳。」二子拜。尊师遂去。俄海上有武夫,长数丈,衣金甲,仗剑而进曰:「奉使天真清道(道原作进,据陈校本改)不谨,法当显戮,今已行刑。」遂趋而没。夫人命侍女紫衣凤冠者曰:「可送客去。而所乘者何?」侍女曰:「有百花桥可驭二子。」二子感谢拜别。夫人赠以玉壶一枚,高尺馀。夫人命笔题玉壶诗赠曰:「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俄有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二子于花间潜窥,见千龙万蛇,遽相交绕为桥之柱。又见昔海上兽,已身首异处,浮于波上。二子因诘使者。使者曰:「此兽为不知二君故也。」使者曰:「我不当为使而送子,盖有深意欲奉托,强为此行。」遂襟带间解一琥珀合子,中有物隐隐若蜘蛛形状,谓二子曰:「吾辈水仙也。水仙阴也,而无男子。吾昔遇番禺少年,情之至而有子,未三岁,合弃之。夫人命与南岳神为子,其来久矣。闻南岳回雁峰使者,有事于水府。返日,凭寄吾子所弄玉环往,而使者隐之,吾颇为恨。望二君子为持此合子至回雁峰下,访使者庙而投之,当有异变。倘得玉环,为送吾子。吾子亦自当有报效耳。慎勿启之。」二子受之,谓使者曰:「夫人诗云:‘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何也?」曰:「子归有事,但扣玉壶,当有鸳鸯应之,事无不从矣。」又曰:「玉虚尊师云,吾辈自有师,师复是谁?」曰:「南岳太极先生耳。当自遇之。」遂与使者告别。桥之尽所,即昔日合浦之维舟处,回视已无桥矣。二子询之,时已一十二年。欢、爱二州亲属,已殒谢矣。问道将归衡山,中途因馁而扣壶,遂有鸳鸯语曰:「若欲饮食,前行自遇耳。」俄而道左有盘馔丰备,二子食之。而数日不思他味。寻即达家。昔日童稚,已弱冠矣。然二子妻各谢世已三昼。家人辈悲喜不胜,曰:「人云郎君亡没大海,服阕已九秋矣。」二子厌人世,体以清虚,睹妻子丧,不甚悲感,遂相与直抵回雁峰,访使者庙,以合子投之。倏有黑龙长数丈,激风喷电,折树揭屋,霹雳一声而庙立碎。二子战栗,不敢熟视。空中乃有掷玉环者。二子取之而送南岳庙。及归,有黄衣少年,持二金合子,各到二子家曰:「郎君令持此药,曰还魂膏,而报二君子。家有毙者,虽一甲子,犹能涂顶而活。」受之而使者不见。二子遂以活妻室,后共寻云水,访太极先生,而曾无影响,闷却归。因大雪,见大。叟曰:「吾贮玉液者,亡来数十甲子。甚喜再见。」二子因随诣祝融峰,自此而得道,不重见耳。
典故 
肘后符
 
肘后药
 
肘后金壶
 
肘方

相关人物
葛洪


《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
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馀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简释

肘后方:喻指医方地喻指仙道。唐韦庄《王道者》:“五云遥指海中央,金鼎曾传肘后方。”


例句

壶中药物梯霞诀,肘后方书缩地功。 令狐楚 赠毛仙翁

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 周渭 赠龙兴观主吴崇岳

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 严武 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

愿值壶中客,亲传肘后方。 尚颜 宿寿安甘棠馆

眼前人世阅沧海,肘后药成辞月宫。 张仲方 赠毛仙翁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天上玉郎骑白鹤,肘后金壶盛妙药。 杨嗣复 赠毛仙翁

玄石采盈担,神方秘其肘。 王季友 渭中赠崔高士瑾

恐入壶中住,须传肘后方。 秦系 送王道士

五云遥指海中央,金鼎曾传肘后方。 韦庄 王道者

《國語辭典》:玉壶(玉壺)  拼音:yù hú
1.玉质的酒器。唐。马戴 赠别北客诗:「饮尽玉壶酒,赠留金错刀。」
2.玉饰的宫漏,古代宫中计时的器具。唐。李商隐 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
3.玉制壶状的饰物。《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居无何,拜太常,诏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帻绶,玉壶革带,金错钩佩。」
4.玉制的灯。如:「冰片玉壶」。
5.比喻高洁。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二首之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國語辭典》:冰壶(冰壺)  拼音:bīng hú
1.盛冰的玉壶。南朝梁。刘孝标〈送橘启〉:「甘踰萍实,冷亚冰壶。」
2.比喻品德清白廉洁。唐。姚崇〈冰壶诫序〉:「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3.借指月亮。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看江上晚来堪画,玩冰壶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骈字类编》:壶中(壶中)
唐 戴叔伦 赠韩道士 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有路在壶中,无人知地脉。
唐 白居易 酬吴七见寄 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唐 罗隐 送宣武徐巡官 白知关畔元非马,玄觉壶中别有天。
《韵府拾遗 东韵》:后汉书费长房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王维诗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分类:壶中
《漢語大詞典》:一壶(一壺)
(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战国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飡得士二人。”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輒跳入壶中。”南史·隐逸传·僧岩:“后忽为沙门,栖迟山谷,常以一壶自随。”
(2).道家传说壶中别有天地,因常以“一壶”喻宇宙或仙境。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唐 刘禹锡 《寻汪道士不遇》诗:“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元 许有壬 《琳宫词次安南王韵》:“一壶天地浑无迹,只有清风动竹声。”参见“ 壶天 ”、“ 壶公 ”。
(3).特指一壶酒。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之二:“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金 元好问 《后饮酒》诗之一:“当其得意时,万物寄一壶。”
《漢語大詞典》:壶觞(壺觴)
酒器。 晋 陶潜 《归去来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唐 白居易 《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诗:“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东都添箇狂宾客,先报壶觴风月知。” 金 马定国 《送图南》诗:“壶觴送客柳亭东,回首三 齐 落照中。” 清 顾炎武 《陶彭泽归里》诗:“瓮盎连朝浊,壶觴永日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先生辨舟中几人,服某某色;杯斝壶觴之属,歷歷可数。”
分類:酒器
《國語辭典》:蓬壶(蓬壺)  拼音:péng hú
传说海中仙山蓬莱,形如壶器,故称为「蓬壶」。元。汤式〈天香引。望三山〉曲:「望三山远似蓬壶,挨到如今,提起当初,槟榔蜜涎吐胭脂。」
《國語辭典》:提壶(提壺)  拼音:tí hú
1.提著酒壶。《文选。刘伶。酒德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
2.提壶芦的别名。参见「提壶芦」条。宋。王禹偁 初入山闻提壶鸟诗:「迁客由来长合醉,不烦幽鸟道提壶。」
分類:鸟名鹈鹕
《國語辭典》:方壶(方壺)  拼音:fāng hú
1.腹圆口四方的壶。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三曰方壶。」《文选。班固。西都赋》:「滥嬴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
《國語辭典》:投壶(投壺)  拼音:tóu hú
古代宴会时的娱乐之一。宾主依次投矢于壶中,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胜者斟酒给败者喝。《礼记。投壶》:「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淳于髡》:「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國語辭典》:壶浆(壺漿)  拼音:hú jiāng
用壶盛放饮料或酒。《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分類:茶水酒浆
《漢語大詞典》:壶浆箪食(壺漿簞食)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壶浆,以迎王师。”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革车近次,师营 商牧 ,华夷士女,冠盖相望,扶老携幼,一旦云集,壶浆塞野,簞食盈涂。” 宋 苏轼 《新渠诗》叙:“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簞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军队所过地方,真能秋毫无犯,则民必争先恐后壶浆簞食以迎之。”参见“ 簞食壶浆 ”。
《國語辭典》:唾壶(唾壺)  拼音:tuò hú
小口阔腹的盛痰器皿。《谈徵。物部。唾壶》:「《西京杂记》曰:广川王发魏王冢得玉唾壶,盖此物在战国时已有之矣。」也称为「唾盂」。
分類:小口器皿
《漢語大詞典》:雅歌投壶(雅歌投壺)
吟雅诗及作投壶游戏。《后汉书·祭遵传》:“ 遵 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李贤 注:“雅歌谓歌《雅诗》也。礼记·投壶经曰:‘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长二尺八寸,无去其皮,取其坚而重。投之胜者饮不胜者,以为优劣也。’”后常指武将之儒雅行为。宋史·岳飞传:“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花月痕》第四七回:“今之武官,都有轻裘缓带、雅歌投壶之意,恐非所宜。”
《國語辭典》:肘后方(肘後方)  拼音:zhǒu hòu fāng
书名。晋葛洪撰,分五十三类,八卷。是一部验方集成。书中所记药材皆普遍价廉,如在肘后般易得,故称为「肘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