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3
词典
1
分类词汇
12
词典
声腔
分类词汇
南北路
入调
皮黄
昆腔
高腔
行腔
弋阳腔
梆子腔
滇剧
青阳腔
散咳嗽
曼绰
《國語辭典》:
声腔(聲腔)
拼音:
shēng qiāng
一些有渊源关系的剧种所共同具有的腔调,其中包括唱法、演唱形式、乐器和伴奏方法等因素。如昆腔、梆子腔、海盐腔等。
分類:
声腔
唱腔
《漢語大詞典》:
南北路
(1).向南和向北的道路。 清
宋琬
《京口遣怀时江上戒严》
诗:“出忘南北路,坐废短长吟。”
(2).戏曲声腔中的皮(西皮)黄(二黄)的别称。因西皮来自(陕西)而称为“北路”,二黄来自 安徽 而称为“南路”,合称“南北路”。
分類:
戏曲
南和
声腔
道路
西皮
二黄
《漢語大詞典》:
入调(入調)
(1).符合某种声腔韵调。 鲁迅
《南空北调·题记》
:“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
一:“‘黄包车!’ 潘先生 很入调地喊。”
(2).方言·合乎规矩;正经。如:你讲话不要不入调!
分類:
符合
声腔
规矩
韵调
正经
讲话
要不
不入
《國語辭典》:
皮黄(皮黃)
拼音:
pí huáng
传统戏曲的腔调。为西皮、二黄的合称。清初,皮黄是汉调和徽调的主要腔调,随著汉调、徽调以及二者合流演变而成的平剧在各地流传,对湘剧、粤剧、桂剧、滇剧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作「皮簧」。
分類:
西皮
声腔
京剧
《國語辭典》:
昆腔(崑腔)
拼音:
kūn qiāng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
分類:
昆腔
地方戏曲
戏曲
昆山
声腔
昆山腔
产生
曲剧
剧种
江苏
《國語辭典》:
高腔
拼音:
gāo qiāng
1.弋阳腔的别称。参见「弋阳腔」条。
2.一种戏曲腔调。有鼓板而无弦索,唱至结尾处,由打鼓板者合唱,称为帮腔,其音调高亢,唱法、伴奏乐器和弋阳腔相同。分别有湘剧高腔、川剧高腔等。
分類:
高腔
戏曲
声腔
弋阳腔
地民
民间
结合
《國語辭典》:
行腔
拼音:
xíng qiāng
戏曲表演时,虽曲调有固定的格律,但演员会依唱词、四声调值、及个人对曲谱的体会来处理唱腔,称为「行腔」。
分類:
戏曲
唱腔
演员
四声
声调
音节
旋律
运用
声腔
《國語辭典》:
弋阳腔(弋陽腔)
拼音:
yì yáng qiāng
一种戏剧腔调。起源于江西省弋阳县,以金鼓等打击乐器伴奏,台上的演员独唱,后台多人帮腔,简称为「弋腔」。由于流传日广,又善于吸取各地土语乡音,演变出青阳、乐平、四平等多种声腔,为高腔系统的起源,在明、清两代地方戏曲中颇为风行,有其重要地位。也称为「高腔」。
分類:
弋阳腔
戏曲
声腔
剧种
大约
《國語辭典》:
梆子腔
拼音:
bāng zi qiāng
一种地方戏曲腔调。因演唱时以梆子加强节奏,故称为「梆子腔」。起于陕西,盛行于北方。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词通俗易懂,使戏曲艺术更加群众化。简称为「梆子」。
分類:
梆子腔
戏曲
声腔
北方
硬木
木梆
梆子
打击乐器
按节
节拍
剧种
《國語辭典》:
滇剧(滇劇)
拼音:
diān jù
云南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皮黄为主,在清乾隆期间形成,流行于云南省及贵州、四川部分地区。
分類:
滇剧
戏曲
戏曲剧种
曲剧
剧种
流行
云南
汉族
族居
居住
丝弦
襄阳
胡琴
小曲
多声
声腔
《漢語大詞典》:
青阳腔(青陽腔)
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 浙江 的余姚腔和 江西 的弋阳腔于 明 嘉靖 年间相继传入 青阳 后,同当地的民间曲调汇合形成。一般认为青阳腔即 明 代的池州腔,现在赣剧中仍有青阳腔。也有人认为青阳腔兼指徽州腔和池州腔。
分類:
种地
地方戏曲
声腔
剧种
浙江
《漢語大詞典》:
散咳嗽
说话。亦指说话的音韵、声腔。 宋
无名氏
《错立身》
戏文第十二出:“敢一个小哨儿喉咽韵美,我説散咳嗽呵如瓶贮(注)水。”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
套曲:“供过的散嗽生,嗟顶老撇朗兜。”
分類:
说话
音韵
声腔
戏文
《漢語大詞典》:
曼绰(曼綽)
古代戏曲声腔之一。俗称高腔。 清
王昶
《秦云撷英小谱·小惠》
:“院本之后,演而为曼绰、为弦索。曼绰流于南部,一变为弋阳腔,再变为海盐腔。”原注:“俗称高腔,在京师者称京腔。”
分類:
戏曲
声腔
高腔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