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响叮当(响叮当)  拼音:xiǎng dīng dāng
1.形容声音清脆嘹亮。如:「打铁的声音响叮当。」
2.比喻名声响亮。如:「这位教授拥有高知名度,是个响叮当的人物。」
《國語辭典》:更深夜静(更深夜靜)  拼音:gēng shēn yè jìng
形容夜深没有嘈杂的声响,处于一片寂静中。明。无名氏《赠书记》第五出:「今晚更深夜静,行走不便,明日绝早回家。」也作「更阑人静」、「更深人静」。
《國語辭典》:高唱入云(高唱入雲)  拼音:gāo chàng rù yún
形容歌声响亮,高入云霄。语本《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后亦形容文辞、声调激越高昂。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拔起千仞,高唱入云,瑕隙尚不易见。」
《國語辭典》:隔壁戏(隔壁戲)  拼音:gé bì xì
一种口技表演。表演者在帷帐内作数人声及鸟兽叫声等,观众隔著帘幕聆听。
《漢語大詞典》:咯咂
(1).象声词。引申指发出此种声响的动作。犹嚼舌。说三道四,讲人坏话。白雪遗音·银纽丝·婆媳顶嘴:“媳妇你好差,天天不着家,背前面后把我咯咂。”
(2).吞嚼。《1958年戏曲选·空印盒》:“是俺把他一刀两断,两刀三节,剁成肉块,扔在江中,让王八咯咂了他个臭球囊的去吧!”
《國語辭典》:顿挫抑扬(頓挫抑揚)  拼音:dùn cuò yì yáng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高低转折,和谐而有节奏。也作「抑扬顿挫」。
《國語辭典》:抑扬顿挫(抑揚頓挫)  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扬顿挫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之声响高低转折,富变化又有节奏。《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也作「顿挫抑扬」。
《國語辭典》:风不鸣条(風不鳴條)  拼音:fēng bù míng tiáo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音,古人以此象徵贤者在位,天下大治。后比喻社会安定,世事太平。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乎,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汉。王充《论衡。是应》:「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漢語大詞典》:花琅琅
象声词。二物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朱自清 《笑的历史》:“ 小五 那日在厨房里花琅琅打碎两只红花碗的时候,她忙忙的叫 郭妈妈 带我到爸爸面前说笑。”
《漢語大詞典》:滑七擦
形容在泥水里走动的情状和声响。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我这刚移足趾,强整身躯,滑七擦争些跌倒,战篤速直恁艰虞。”
《漢語大詞典》:迹响(迹響)
亦作“蹟响”。 踪迹和声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归而察之,并无蹟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猎犬:“躡履外窥,渺无蹟响。返身周视,都无所见。”
《國語辭典》:寂若死灰  拼音:jí ruò sǐ huī
寂静无声如同燃烧后的灰烬。形容非常沉静。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七。二种斋》:「志心者,始终运意,行坐动形,寂若死灰,同于枯木,灭诸想念,唯一而已。」
分類:声响寂静
《漢語大詞典》:轰天烈地(轟天烈地)
轰动天地。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 清 讴歌变俗人 《经国美谈·奉使宴宾》:“好似千斤礮药,等着导火綫,就要发作,是轰天烈地了。”亦作“ 轰天裂地 ”。 梁启超 《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 克林威尔 ,其声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 克林威尔 又何以称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轰天裂地的手榴弹,咝…嘶…咝…嗡…哄…砰…硼。”
《漢語大詞典》:爆鸣(爆鳴)
气体遇到火焰爆炸,发出声响。
《漢語大詞典》:当当响(當當響)
方言。谓名声响亮。 胡弼亮 《骏马飞腾》:“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飞马牌香烟当当响。”
《國語辭典》:哧溜  拼音:chī liū
拟声词。形容滑动的声音。如:「只听见哧溜一声,回头一看,他已经四脚朝天摔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