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44,分290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竹林名士
壮士断腕
壮士解腕
壮士一丸
筑台募士
诤士
众人国士
甄别士庶
织帘居士
蚤知之士
缯贩之士
中射士
仗士
掌院学士
招贤纳士
《漢語大詞典》:竹林名士
即竹林七贤。世说新语·文学“ 袁伯彦 ( 袁宏 )作《名士传》成”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宏 以…… 阮嗣宗 、 嵇叔夜 、 山巨源 、 向子期 、 刘伯伦 、 阮仲容 、 王濬仲 为竹林名士。”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魏 末, 何晏 他们以外,又有一个团体新起,叫做‘竹林名士’,也是七个,所以又称‘竹林七贤’。”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壮士断腕(壯士斷腕)  拼音:zhuàng shì duàn wàn
有胆识的人手被毒蛇咬到时,能立即斩断手腕,以免毒性蔓延。比喻在紧要关头,能当机立断,知所取舍。如:「董事长眼见公司营运日渐困难,只好壮士断腕,结束一些业绩不佳的分公司。」也作「壮士解腕」。
《國語辭典》:壮士解腕(壯士解腕)  拼音:zhuàng shì jiě wàn
有胆识的人手被毒蛇咬到时,能立即斩断手腕,以免毒性蔓延。比喻在紧要关头,能当机立断,知所取舍。如:「为了维持全队的纪律,教练只好壮士解腕,忍痛开除违规球员。」也作「壮士断腕」。
《國語辭典》:壮士解腕(壯士解腕)  拼音:zhuàng shì jiě wàn
有胆识的人手被毒蛇咬到时,能立即斩断手腕,以免毒性蔓延。比喻在紧要关头,能当机立断,知所取舍。如:「为了维持全队的纪律,教练只好壮士解腕,忍痛开除违规球员。」也作「壮士断腕」。
《分类字锦》:壮士一丸(壮士一丸)
后汉书隗嚣传嚣将王元曰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罗隐早登新安县楼诗关城树色齐往事未全迷塞路真人气封门壮士泥
分类:
《漢語大詞典》:筑台募士(築臺募士)
燕昭王 厚礼招贤,筑宫师事 郭隗 ,而贤士归之。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筑臺募士”为招贤之典。 宋 范仲淹 《帝王好尚论》:“ 汤 五聘 伊尹 , 文王 躬迎 吕望 , 周公 握髮吐哺以待白屋之士, 郑武公 好贤而诗雅歌之, 燕昭王 筑臺募士而智者归之。”
《漢語大詞典》:诤士(諍士)
直言谏诤之士。 清 周亮工 《橄榄》诗:“自是圣朝容諍士,争驰諫果入 长安 。”
《漢語大詞典》:众人国士(衆人國士)
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语本战国策·赵策一:“ 豫让 曰:‘臣事 范 中行氏 , 范 中行氏 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辽 ( 张辽 )曰:‘岂不闻 豫让 “众人国士”之论乎? 刘玄德 待 云长 不过恩厚耳。’” 明 方兆曾 《国士叹》诗:“人臣死义不死恩,众人国士何当论。”
《分类字锦》:甄别士庶
隋书陆彦师传转吏部侍郎隋承周制官无清浊彦师在职凡所任人颇甄别于士庶论者美之
分类:吏部
《漢語大詞典》:织帘居士(織簾居士)
指 南朝 齐 沈驎士 。 驎士 少好学,家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隐居不仕,不与人物通。见《南齐书·高逸传·沈驎士》。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採箬编蒲课笔耕, 织帘居士 擅书名。”
《高级汉语词典》:蚤知之士
先知,有先见之明的人
《漢語大詞典》:缯贩之士(繒販之士)
贩卖丝绸的人。 汉 初大臣 灌婴 ,本 睢阳 之贩缯者,后佐 刘邦 定天下,有功,封 颍阴侯 。后因以“繒贩之士”称有才能而出身低微者。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重让扬州表》:“繒贩之士无荐,管库之家寂寞。”
《漢語大詞典》:中射士
见“ 中射 ”。
《漢語大詞典》:中射
亦称“ 中射士 ”。 古官名。宫廷中的侍卫官。战国策·楚策四:“有献不死之药於 荆王 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韩非子·十过:“中射士諫曰:‘合诸侯,不可无礼。’” 陈奇猷 集释引 孙诒让 曰:“中射者,射人之给事宫内者,犹涓人之在内者谓之中涓,庶子之在内者谓之中庶子矣。”一説,侍御的近臣。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韩非一》:“ 吴北江 先生谓‘射’乃‘榭’之借字。”参见“ 中谢 ”。
《漢語大詞典》:仗士
卫士。宋书·范晔传:“明日,仗士送 曄 付廷尉,入狱。”新唐书·桑道茂传:“是日北军谋乱,仗士禽斩之。”
分類:卫士
《漢語大詞典》:掌院学士(掌院學士)
清 代翰林院长官。 顺治 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 满 汉 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 雍正 八年,晋为从二品。 乾隆 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 乾隆 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國語辭典》:招贤纳士(招賢納士)  拼音:zhāo xián nà shì
招揽吸收有品德、学识的贤人士子。元。关汉卿《哭存笑》第二折:「他与你破了黄巢,敌了归霸,败了朱温,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东周列国志》第九八回:「不如仍走大梁,信陵君招贤纳士,天下亡命者皆归之。」也作「纳士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