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填填
端整稳固貌。填,通“ 镇 ”。尚书大传卷三:“ 孔子 曰:‘ 丘 常悉心尽志以入其中,则前有高岸,后有大谿,填填正立而已。’”《淮南子·兵略训》:“不袭堂堂之寇,不击填填之旗。”
分類:稳固
《國語辭典》:填塞  拼音:tián sè
1.充塞、填满。《魏书。卷九三。恩倖列传。赵脩》:「脩之葬父也,百僚自王公以下无不吊祭,酒犊祭奠之具,填塞门街。」《三国演义》第五○回:「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
2.堵塞。汉。班彪〈北征赋〉:「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漢語大詞典》:填纳(填納)
犹补缴。 唐 白居易 《奏阌乡县禁囚状》:“今前件囚等,欠负官钱,诚合填纳。”
《漢語大詞典》:填壑
见“ 填沟壑 ”。
《國語辭典》:填沟壑(填溝壑)  拼音:tián gōu huò
原指人死后无人将其尸体埋葬,而扔在山沟里。后用来称自己死亡的客气语。《战国策。赵策四》:「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分類:沟壑婉辞
《漢語大詞典》:填街
充塞街道。谓其多。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门徒常百人。宾客慕之,自父党夙儒,偕造门焉。车马填街,徒从无所止。”梁书·文学传上·锺嵘:“ 永元 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以贿就……骑都塞市,郎将填街。”
分類:充塞街道
《國語辭典》:填咽  拼音:tián yè
热闹嘈杂。《梁书。卷五一。处士传。陶弘景传》:「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唐。韩愈〈石鼓歌〉:「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也作「阗咽」。
《漢語大詞典》:填噎
亦作“ 填咽 ”。 堵塞,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或倾枕而延宾,或称疾以距客。欲令人士立门以成林,车骑填噎於閭巷。” 唐 徐彦伯 《拟古》诗之二:“廨署相填噎,僚吏纷纵横。” 清 钱谦益 《温如先生陈公墓志铭》:“两世执友、生徒縗絰赴会者填咽阡陌,末世所仅见也。”
分類:堵塞拥挤
《國語辭典》:填补(填補)  拼音:tián bǔ
1.补足缺额。《元史。卷八三。选举志三》:「行工部令史与六部令史一体,于应补人内挨次填补。」
2.将缺漏之处填实补满。如:「这条马路到处都是坑洞,实在应该立刻派人来填补,以免发生危险。」
《國語辭典》:充填  拼音:chōng tián
装填、填补。如:「利用机器自动充填,是自动化生产的一部分。」
分類:充填填补
《漢語大詞典》:填抚(填撫)
亦作“ 填拊 ”。 镇定安抚。填,通“ 镇 ”。荀子·君道:“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 引兵东定 三秦 , 何 以丞相留收 巴 蜀 ,填抚諭告,使给军食。”新唐书·李景让传:“母欲息众讙,召 景让 廷责曰:‘尔填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寧,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羞泉下,何面目见先大夫乎?’” 宋 曾巩 《王制二》:“填拊方夏,实諉在王,时其勉之。” 王闿运 《黄淳熙传》:“ 湖南 巡抚 骆秉章 ,用 左宗棠 言,广用奇吏,填抚府县。”
分類:镇定安抚
《漢語大詞典》:填淤
见“ 填閼 ”。
《漢語大詞典》:填阏(填閼)
亦作“ 填淤 ”。 淤泥。亦指沉积;淤塞。史记·河渠书:“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汉书·沟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 唐 杜甫 《溪涨》:“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 六塔渠 广四十餘步……自 河 徙以来,填閼成高陆。” 清 刘大櫆 《通江府通判许君传》:“ 松江 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
《國語辭典》:填然  拼音:tián rán
充满且盛大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新唐书。卷二○七。宦者列传上。程元振》:「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夺府库,相杀戮,此三辅叛陛下也。」
《國語辭典》:填空  拼音:tián kòng
填补空缺的位置或职务。如:「担任这个职务,不过是帮公司填空补缺。」
《國語辭典》:填充  拼音:tián chōng
填补,充塞。如:「这鼓鼓的荷包袋内所填充的可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國語辭典》:填还(填還)  拼音:tián huán
偿还、报答。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特来填还你这泪揾湿鲛鮹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佛说戒杀,还说杀一物,要填还一命。」
《國語辭典》:填满(填滿)  拼音:tián mǎn
补足、塞满。如:「他答申论题时充分发挥,把整张答案卷都填满了。」
《国语辞典》:填平  拼音:tián píng
增补使其平坦。如:「修路工人用柏油来填平路上的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