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巴贝基(巴贝基)  拼音:bā bèi jī
Charles Babbage
人名。(西元1792~1871)英国数学家和发明家。西元一八三四年发明分析仪的原理,以从事复杂的运算,后因与理想相差太远而告失败。但其提出的自动化理念,对日后计算机的发明,具有深远影响。
《国语辞典》:岩基  拼音:yán jī
岩浆上升时不整合方式贯入再经冷却形成的火成岩体,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岩基的体积向下方不断扩大,好像不见其底部。岩基的面积一般在一百到数千平方公里;面积小于一百平方公里时称为「岩株」。
《国语辞典》:盐基(盐基)  拼音:yán jī
含有氢氧根,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一类物质的总称。水溶液味涩,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国语辞典》:洋基  拼音:yáng jī
美国人。为英语Yankee的音译。本指节俭保守而精明的新英格兰人,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指美国北部各州的美国佬。
《国语辞典》:基准点(基准点)  拼音:jī zhǔn diǎn
测量时的标准点。引申为一切事物的起点。
《国语辞典》:基本法  拼音:jī běn fǎ
《宪法》。因《宪法》为国家法律的根本,故称为「基本法」。
《国语辞典》:基础音(基础音)  拼音:jī chǔ yīn
乐音中最基本的七音,即Do、Re、Mi、Fa、So、La、Si。
分类:乐音七音
《国语辞典》:基尔特(基尔特)  拼音:jī ěr tè
欧洲中世纪时,工匠或商人依据行业,为了互相帮助、保护,以及垄断工艺技术所形成的一种协会,后来逐渐成为职业独占团体,也就是公会,如商人公会、手工业公会等,此制度于产业革命后衰落。基尔特经常被视为现代同业公会的前身,其目的与功能包括调解同行贸易利益的冲突、议定共同遵守的规范,以及建立与维护行业形象。基尔特议定行规的公共聚会场所与聚落,也常成为早期大学与城市的雏形,如牛津、佛罗伦斯、伦敦等。为guild的音译。
《国语辞典》:基金会(基金会)  拼音:jī jīn huì
为兴办、发展公共服务、社会倡议或慈善活动而组成的非营利民间组织。资金来源可经由政府捐助、社会募捐或工商业界出资等方式取得。依规模可分为全国性基金会与地方性基金会;依运作方式可区分为资助型基金会和运作型基金会。
《国语辞典》:基隆河  拼音:jī lóng hé
河川名。位于台湾东北部,发源于新北市平溪区的分水崙附近。流经新北市、基隆市,于台北市北投区关渡注入淡水河,为淡水河的主要支流。长度约九十六公里。
《国语辞典》:基隆市  拼音:jī lóng shì
城市名。为我国第二级行政区,位于台湾东北部,面积约一三二平方公里。旧名「鸡笼」,光绪元年(西元1875)因其名不雅而改为「基隆」,取基地昌隆之意。为台湾北部第一大港,全台第二大港,水产产业发达,以多雨著名,故有「雨港」之称。
《国语辞典》:基准兵(基准兵)  拼音:jī zhǔn bīng
阅兵时,立于看台两侧,用以标示界线,规整队伍行进速度及方向的士兵。也称为「标兵」。
《国语辞典》:基准面(基准面)  拼音:jī zhǔn miàn
即「侵蚀基准面」。河流侵蚀所能达到的最低面。
分类:侵蚀河流
《国语辞典》:何绍基(何绍基)  拼音:hé shào jī
人名。(西元1799~1873)清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字子贞,号东洲,又号猿叟。道光进士,官至提督四川学政,通经史,能诗文,嗜金石,为清代书法家。著有《东洲草堂诗钞》。
《国语辞典》:腓尼基  拼音:féi ní jī
Phoenicia
地名。约为今黎巴嫩及其与叙利亚和以色列毗邻的地区。西元前二十世纪出现邦城,以航海、经商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