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思惟  拼音:sī wéi
1.思量。《汉书。卷五九。张衡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国志。卷一○。魏书。荀攸传》:「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也作「思维」。
2.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将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经由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步骤的认识活动的过程。也作「思维」。
《國語辭典》:小说(小說)  拼音:xiǎo shuō
1.琐屑而偏颇的言论。《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2.专门描写人物故事,有完整布局、情节发展及一贯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國語辭典》:增加  拼音:zēng jiā
增添、加多。《汉书。卷二三。刑法志》:「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所费既不增加,而兵士又皆便习。」
《漢語大詞典》:盈科
(1).水充满坑坎。《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赵岐 注:“盈,满;科,坎。” 唐 刘禹锡 《刘氏集略说》:“五达之井,百汲而盈科,未必凉而甘,所处之势然也。”
(2).喻打下坚实基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漢語大詞典》:尚同
(1). 墨子 的政治思想。谓在“尚贤”的基础上,推选贤者仁人。主张地位居下者逐层服从居上者,如家君服从国君、国君服从天子,从而达到“一同天下之议”的治世。墨子·尚同中:“﹝里长﹞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凡里之万民,皆尚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墨子·尚同中:“﹝乡长﹞有率其乡万民,以尚同乎国君。曰,凡乡之万民,皆上同乎国君,而不敢下比。”
(2).谓混同于流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士大夫﹞以慷慨直言为卖直,以清修自好为不情,流弊之极,至於北伐,举朝趋和,而争之者不数人。今既更化,当先破尚同之习。”
《漢語大詞典》:植根
扎根。比喻深入到人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臣歷观庶姓在世,无党於朝,无援於时,植根之本,轻也薄也。”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今丑虏之植根既久,不可以一举而遂灭。”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植根于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的作品,无论它有怎样高的技巧,我相信它是害人的东西。”
《國語辭典》:鸿基(鴻基)  拼音:hóng jī
伟大的基业。《晋书。卷一○一。刘元海载记》:「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也作「丕基」、「洪基」。
《國語辭典》:家族  拼音:jiā zú
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南朝宋。鲍照〈数名〉诗:「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
《漢語大詞典》:柱础(柱礎)
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晋书·四夷传·秦国:“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唐 岑参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诗:“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清 黄景仁 《初夏命仆刈阶草》诗:“梅雨穿老屋,柱础苔气溼。”《考古通讯》1956年第3期:“柱础就是柱下的基础。它主要的功用是将柱身中的荷重载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
《國語辭典》:邦基  拼音:bāng jī
国家的基础。如:「愿邦基永固,国运昌隆。」《清史稿。卷一五九。邦交志七》:「辟地之始,允宜宣教布化,治政养民,联与国之谊以敦和睦,兴通商之利以固邦基。」
分類:国家基础
《漢語大詞典》:基构(基構)
(1).建筑物的基础和结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明 李东阳 《岳州华容县学重修记》:“基构宏丽。”
(2).犹基业。晋书·桓彝传论:“基构迭污隆,龙蛇俱山泽。” 宋 苏舜钦 《火疏》:“愿陛下悔过而追革之,罢再造之劳役,行古先之典法,非惟大光基构,亦天下之幸甚也。”
《国语辞典》:固蒂  拼音:gù dì
比喻基础坚固。《文选。左思。魏都赋》:「剑阁虽嶛,凭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
分类:基础坚固
《國語辭典》:根据(根據)  拼音:gēn jù
1.如树的根株,互相盘据。《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2.凭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太守见他说得有些根据,就将状子当堂批准。」
3.来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明公推究此画来自何方,便有个根据了。」
《國語辭典》:架空  拼音:jià kōng
1.房屋、栈、桥等下面用柱子支撑而离开地面。唐。太宗置酒坐飞阁诗:「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宋。陆游 明州诗:「村步有船衔尾泊,江桥无柱架空横。」
2.比喻凭空捏造,没有事实根据。《西游记》第四○回:「那泼物,有认得你的在这里哩!莫要只管架空捣鬼,说谎哄人。」
3.比喻暗中受到排挤而失去实权。如:「这次人事的变动,好多明升暗降的主管都被架空了。」
《漢語大詞典》:发辉(發輝)
(1).散发光辉。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辉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散璞发辉,临軹作令。”
(2).发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虎炳辞义。”一本作“ 发挥 ”。